第四十二章天下何以为家(2 / 3)
你先藏着,等下我和公主回卧室了,你再送过去。”
要是平常人李元才肯定不敢送这不明不白的食盒,谁知道里面有没放大逆不道的毒药,但对于阿瑾,他是由衷相信这个善良的姑娘。弓腰道:“奴才知道了,阿瑾姑娘放心。”
阿瑾犹觉得有些担忧,嘱咐道:“若是公主发现了,你也别瞒着她,直说是我让你干的就行,公主不喜欢别人骗她。”
宫廷里能这般为下人奴才着想的有几人,李元才心中感激,忍不住劝道:“阿瑾姑娘,既然公主都吩咐了,你何苦忤逆她的意思,瞒着她做这些事情。”
阿瑾提着另一个给楚倾做好的食盒,叹气道:“皇上当年幽静公主是有不对,但毕竟是公主的父亲,萧妃娘娘还在的时候,皇上是很疼公主的,每次来娘娘宫中。随便公主怎么闹腾,皇上都不厌烦,一直陪着她,直到她睡去。只是后来娘娘逝去,皇上才……”
李元才也是有父母的人,能体会那种一家玩闹,其乐融融的温馨。
“奴才一定送到。”
阿瑾点头道:“那辛苦你了。”
随后两人分开,阿瑾提着食盒朝小凉亭走去,李元才则小心翼翼的朝御书房而去。
楚倾送走赫连铮后,回到自己卧室里,躺靠在椅子上,一手吃着阿瑾刚做出的糕点,一手拿着一只紫毫宣笔,面前的桌案上摆着赫连铮刚送她雪妆小扇,扇面已经张开。
她转动毛笔,轻声自语,颇为苦恼,“题什么诗词好呢。”
御书房内,夕阳下。余辉透过窗户,照进御书房内,西凉王的搁下手中的狼毫,望向那束金色光芒。
迟暮的光,迟暮的人。
只是明日朝阳依旧,而他再也无少年。
年老的西凉王突然感觉到内心的孤寂,哀声道:“朕这么多年来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到头来,虽有万里江山相伴,但仍是孤家寡人。”
比西凉王还要年老几岁的王忠劝慰道:“皇上说笑了,皇上后宫嫔妃无数,又多儿多女,怎么算是孤家寡人。”
对于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诉说心里话的老伙计,西凉王苦笑,“妃子虽多,无真心人。女儿们,对朕敬畏多于敬爱,至于朕的皇子……朕曾经也是皇子,又何尝不知道他们在算计着什么。”
王忠沉默不语,也不敢语。
西凉王继续道:“如今宫中唯一对朕真心真意的,怕是只有倾儿了。”
这句话王忠颇感意外,又听西凉王自嘲道:“只不过她是真心真意的恨朕,连隐瞒都不再隐瞒了。”
一向对这些帝王家事不发言的王忠,为楚倾辩解道:“公主殿下只是一时意气,皇上莫要放在心上。”
西凉王无奈一笑,颇为凄凉,“朕知道你惦记着萧妃的好,也不用为她求情。她恨朕幽静她,恨朕不给她母妃报仇,恨朕逼她出嫁。这些朕都明白,朕或许是一位好帝王,但不是一位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丈夫,是朕对不起她们母女。”
王忠低头道:“皇上宽厚。”
想起那位女子,西凉王眼眶微红,“倾儿恐怕不会原谅朕这位父皇,萧妃九泉之下要是知道,朕如此对待我们的女儿,想必也不会原谅朕吧。在这皇宫里,朕除了皇权,一无所有。”
王忠正装备安慰几句,看见王满手捧食盒,轻步走进御书房边上。他走了过去,接过来的食盒后,王满在他身边说了几句。
王忠立即转身回御书房内,看到御案上的人,仍然在出神的望着天际,不知是不是想起当年与她的点点滴滴。
他把食盒放在御案上打开,取出里面摆法整齐的一叠绿豆糕。
西凉王回过神来,愣愣的看着眼前的糕点,眼中有惊有喜,更多的是不可置信。
王忠温和弓腰道,“景瑶宫那边刚刚送来的。”
西凉王颤抖的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嘴中,熟悉的味道和温暖,再一次萦绕心头,只是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感动,眼角泪花涌动。
女儿,还是原谅了他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王忠低着头,不敢看西凉王流泪这一幕,老太监感慨道:“公主殿下外刚内柔,性格像极了皇上年轻那会,天地不怕,敢爱敢恨。但终究骨子里,还是与萧妃娘娘一样温柔善良。”
西凉王没有说话,只是觉得,在心爱的女子死后,他第一次在空**冰冷御书房,感觉到了温暖。
余辉依旧,仍是白头,只是心……
枯木逢春。
景瑶宫,入夜以后,阿瑾服侍公主殿下换上睡服以后,问道:“公主,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南楚,你觉得要收拾一些什么。”
公主殿下随意道:“有什么好收拾的,我们这边有的,南楚那边也会有的。”
阿瑾看了着周围的楚倾和萧凝都曾用过的摆设家具,不舍道:“东西虽然相同,但景瑶宫是我们的家,总是不一样。”
公主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