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繁华千秋不灭浮生百态沧桑(2 / 3)
黄博远的态度和做法十分满意,问出一个她最关心的问题,“太医院领头的是谁。”
黄博远恭敬回答:“领头是太医院院判王述,王太医。”
阿瑾的小眉头立即皱起,颇有几分俏丽可爱,犹豫了一会说道:“既然他们来了,就放他们入内查看病情吧。”
黄博远瞟了眼三公主所在的正殿方向,按理说此事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皇后刚刚封锁景瑶宫,立即称病嫁祸,第二天就派太医前来,显然没安好心,怎么说也该禀告楚倾。
阿瑾自然也知晓,萧凝对她恩同再造,她对当年毒害萧凝的帮凶王述可谓恨之入骨。只是有了楚倾的提点,她明白皇后此时的动作,不过是在磨刀而已,在危机没有出现前,自然不用叫醒楚倾。
黄博远心中想问,但还是没有开口,他人老记性可不差。楚倾第一日入景瑶宫就说过,阿瑾的吩咐等同于她的命令。
两人一同离开主殿,来到宫门之外,阿瑾对以王述为首的太医院,自然是没人好脸色,但也不能赶走他们。不说这是皇后的命令,光是宫女太监们如看救世主一样的眼神看着这些太医就明白,人在病危之刻,所能寄托希望了除了他们还能有谁。
阿瑾和黄博远找了一处开阔的所在,召集了宫内的下人们给他们诊治。景瑶宫内下人二百多人,太医也来了二十多,每人十名,没过多久太医们诊治结束,结果却是触目惊心。
整整二百多人,居然全数患病,就连黄博远也不例外。唯一例外的是,阿瑾没有得病
景瑶宫,已经成为一所病宫。
宫女太监们哗然一片,未知疫病谁人不惧,有些人原本还抱着希望,现在一经查证,脸上都是死灰一片。
内有疫病蔓延,外有侍卫把守,这是要讲他们困死在景瑶宫。
太医们倒不是特别紧张,众口一词,都说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夏戾之气入体,吃几幅药就好。
宫女太监原本听说全数都染病后,本来就是惶恐不安,在听太医这些话,脸上不但没有喜色,反而更加死气沉沉。就算是病,也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让宫殿全数人染病,而且那些早些患病的人,吃了药之后,到现在病情依然一天一天加剧。
嘴上虽然不敢说,但下人们看着阿瑾的目光已经不同,整整一座景瑶宫全部人都得病了,只有她和楚倾无恙。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些时候,你没事反而是最大的有事。
哪怕阿瑾心中有所准备,但依然对这些太医恨的咬牙切齿,皇后派他们今日所行的险恶用心,不就是要坐实楚倾天煞孤星命格克母害奴之说。
到时候,那位信奉命理的西凉王,恐怕不会因为楚倾是她女儿就心慈手软。
这就是皇后的算计,对楚倾动手或者不易,但凭她的手段,对付宫女太监却手到擒来,然后借此煽动西凉王,面对一国之君,楚倾又怎么有机会翻身。
想通这些,阿瑾不经为自家公主担忧,冷汗直流,但事实在前,她也难以辩解,还好楚倾上次杀人立威,才使这些下人不至于聚众闹事。阿瑾看着死气沉沉的宫女太监,心中悲凉,有些同情,因为她其实也是这么多宫女太监中的普通一员。
为了对付楚倾,皇后将这整整两百人的性命拖入其中,何其狠毒。
下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自认愚钝的阿瑾找不到答案,但她清楚自己心中的坚持是什么。
许多年前,当阿瑾还是婴儿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母亲生下又是个败家女儿,而不是传宗接代的儿子。那个没天良的父亲把房子卖了,卷了家里的钱财,跑了一个无影无踪。
那一年的冬天,白雪皑皑,她母亲抱着出身不久的她,被赶出那间房子,身无分文的晃**在街上,无处可去。最后若不是萧凝路过,把她们母女二人带回府邸,她也就死在那个冬天里了。
只是当时她母亲刚刚生产,别说月子,就连饱饭都没,又在雪地里走了许久。寒气入体,落下了病根,在半年前撒手人寰,舍她而
去了。
母亲没读过书,但也知道知恩图报,这件事从小在她耳边诉说。
现在萧凝死了,她母亲死了。
举目无亲的阿瑾只有楚倾,楚倾也只有阿瑾。
她这辈子也就只为楚倾活着了,若将来有人要杀楚倾,那么阿瑾一定会死在楚倾的前面。
这就是阿瑾为自己选择的路,虽死无悔。
黄博远送走太医,阿瑾看了一下药方,药方各有不同,不过同病不同医是医家常事,阿瑾跟着萧妃和楚倾一段时间,也明白这些。并没在意。阿瑾有自己的小聪明,叫下人将那些药方都抄录了一份,才让他们去找外面的侍卫帮忙抓药。
这些药方,她看不懂,但楚倾可是医道大家。
张述今年五十三岁,精通养生之道,鹤发童颜,并不显老态,是如今西凉王最为倚重的太医。赫连铮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