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越南中医院长韦国豪,方大夫到底是什么咖位?(月票加更)(3 / 4)

加入书签

意低价甩卖粮油,装作生意做不下去的样子,减少当局的关注。”

    “还有我认识的一位做木材生意的侨商,更绝。他知道越南当局对跨境运输管得越来越严,就买通了边境的一个小吏,每次运木材的时候,都在货柜夹层里藏些金条和美金。前后折腾了大半年,把大部分家当都转移到了老挝的分公司,等到 1978年初那边开始大规模驱赶我们人时,他直接带着家人从老挝转道去了泰国,几乎没受什么损失。”

    崔静怡好奇地问:“那这些人都是怎么察觉到风险的?总不能凭空猜测吧?”

    “当然不是。”韦国豪苦笑一声,“我们在那边虽然经商的多,但一直受排挤。刚开始只是些小摩擦,比如市集上本地人故意刁难我们的商贩,或者政府部门办事时对我们故意拖延。但到了1976年之后,这种刁难变成了明文规定——比如我们不能担任政府公职,子女上学要多交‘特殊费用’,甚至连我们自己人之间通婚都要经过审批。”

    “更明显的是舆论。越南的报纸开始频繁刊登‘华夏人抢占本土资源’‘华夏人不忠于越南’之类的文章,把经济问题归咎到我们身上,这明摆着就是在煽动,为后续的打压铺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要动真格的了。”

    方言补充道:“还有些人是通过人脉提前得到了消息。比如之前有侨商在那边做生意,就提到过香江有不少越南华人社团,这些社团和越南的华人商界联系紧密,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会第一时间传递消息。有个做五金生意的侨商,就是通过社团得知当局要‘接收’华人企业的消息后,连夜把工厂的机器设备拆下来,装在渔船上运到了海南,虽然损失了厂房,但核心的生产设备保住了,到了国内很快就能重新开工。”

    “不过也有很多人没这么幸运。”韦国豪的语气沉了下来,“我医院里有个护士,她丈夫是开餐馆的,总觉得‘咱们规规矩矩做生意,不惹事,当局也不会怎么样’,劝了好几次都不听。结果去年年底,那边当局突然派人查封了餐馆,说他‘非法经营’,不仅没收了所有财产,还把他丈夫抓去劳改了。那护士带着孩子哭着来找我帮忙,我也只能凑了点钱让她赶紧跑路,至于她丈夫,到现在都没消息。”

    崔静怡叹息道:“说到底,还是警惕性和行动力的差别。那些提前避险的,要么是消息灵通,要么是不抱侥幸,舍得壮士断腕;而那些遭殃的,大多是觉得‘不会轮到自己’,或者舍不得眼前的产业,犹豫不决错过了最佳时机。”

    说话间,车子已经开到了协和医院门口。救护车刚停稳,医护人员就推着担架往急诊室跑。

    方言停好车,对着韦国豪说:“待会儿你跟我去办公室登记一下信息,我让人帮你联系塘沽港,再给你开个介绍信,方便你办理临时通行证。”

    韦国豪听到后,赶忙对着方言深深鞠了一躬:“真是太谢谢您了。要是没有你们帮忙,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妻儿。”

    “都是同胞,不用客气。”方言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你到了香江,要是想继续行医,如果开医馆困难的话,我也可以帮你联系那边的医院。”

    韦国豪的身子还僵在鞠躬的姿势里,听到方言这话,猛地抬起头,眼眶瞬间红了。他原本紧抿的嘴唇颤了颤,想说什么,喉结却先上下滚动了两下,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方言一怔,自己就是举手之劳,怎么把他感动成这样。

    “别激动,别激动!”方言摆摆手,对着他说道。

    韦国豪他抬手抹了把脸,想掩饰眼角的湿意。

    从越南仓皇出逃时没哭,钱财被洗劫一空时没哭,和妻儿断了联系、在陌生的京城街头茫然无措时也没哭,可此刻方言这句轻描淡写的“帮你联系医院”,却把他整感动的想哭了。

    果然还是自己同胞好啊!

    “方医生……”韦国豪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沙哑,他深吸了一口气,才勉强稳住情绪,他顿了顿对着方言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