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天才和人情,陶广正:“我不当院长了!”(二合一章)(3 / 7)
; 其他事情处理好,方言一上午就在和海灯大师学习祝由术。
……
“‘呵’字要像吐火苗,舌尖抵着上颚,气从丹田翻上来时,喉结得轻轻动一下。”老和尚边说边示范,胸腔里竟真的传出细微的震颤声,像炭火裂响。方言跟着试了两遍,前一次气太急冲得嗓子发紧,第二次太散又没了力道,直到第三次,方言系统触发,声音一下就对了。
海灯大师有些惊讶的点头:“方小友果然是天才,这么快就掌握股气往下沉,‘引火下行’的味道了!”
方言对着海灯笑了笑,说道:
“大师夸奖了,咱们继续来!”
海灯大师点头接着练手诀。
“托日贯顶式”看似简单,可方言的拇指最开始不自觉地用力,老和尚拿过他的手,指尖在他虎口处轻轻一按:“这里是合谷穴,攥太紧就把气憋住了。你想啊,托着太阳哪能使劲捏?得像捧着水,松而不泄才行。”调整完手势,方言再试,果然感觉一股暖流顺着手臂往头顶涌,百会穴处微微发麻这正是书中说的“引清气入脑”。
然后【叮】一声,方言再次掌握这手段,并且熟练的程度让老和尚都差点以为方言本来就会。
要不是刚才手把手教方言,感觉他是个新手,现在这会儿他都要认为方言是本来就学了,今天是专门逗他的。
那最费功夫的是呼吸配合。海灯大师让他对着窗外的一盆盆栽练“嘘”字,要求吐气时树叶得轻轻晃,却不能被吹得剧烈摇摆。
方言站在院里练了足足十几二十次,还是掌握不到要诀。
最后还是老和尚在方言面前示范一次后,方言才陡然一下【开窍】。
再次吐气,感觉气顺着经络往太冲穴走,到了穴位处轻轻“漾”开,像投石入水的涟漪,一下就达到了海灯大师的要求。
这可给海灯大师看傻眼了,他发现方言好像是能在知道原理并且在看别人实际操作后,直接复制的本事。
这种人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今天也算是开了眼界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他后面的教学就按照这个逻辑开始教方言,发现果然这样,只要自己把原理给方言说透过后,接下来他只需要按照原理给方言清晰的示范一次,只需要一次!
方言在后面的操作就会像是被附体了似的,表现的像是一个浸淫多年的老手。
“世间居然还有这种天赋,老衲今天算是见识到了!”在上午教完过后,海灯大师感慨道。
海灯大师望着院里那盆被方言“嘘”字气浪拂得轻轻摇曳的盆栽,捻着佛珠的手指停了半晌,才抬头看向方言,眼里的惊讶还未散去:“方小友这本事,怕是连当年的药王孙思邈见了,都要称奇。”
方言刚收了势,额角沁着层薄汗,闻言笑了笑:
“大师过誉了,我这也就是学得快些,论功底,还差得远呢。”
只有他知道这是系统的功劳,这却不好明说,只能往“天赋”上靠。
老和尚却摇了摇头,语气郑重:“非是过誉。祝由术的精髓在于‘意与气合’,寻常人练的是形,你却能直接悟神。就像方才那‘清风拂柳式’,老衲示范时指尖那丝沉劲,本是练了三十年才磨出来的,你看一眼就会了,这不是天赋,是天授。”
天授?这么说好像也没毛病。
不论如何,今天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总算是把这一手祝由术学会了。
接下来就是看什么时候能够用上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