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教科书级别的辨证,明代宣德漆器(二合一章)(3 / 7)

加入书签

sp;   “这两味是君药,柴胡疏利三焦,黄芩清湿瘀化的热,就像给堵塞的管道开闸,再把里面的浊水清一清。”

    今天这么多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人在这里,他才会这样,毕竟人家师父们当时帮自己那是真的二话不说就参与了进来,手里的方子那也是一点没小气,都往外拿。

    换做其他人方言肯定不能这么贴心。

    他笔尖一顿,添上:

    泽泻12g,车前子10g(包煎)。

    写好过后开对着众人解释:

    “泽泻能引水湿从小便走,车前子清热利尿,跟着柴胡、黄芩往下走,专门对付三焦的湿邪,这是臣药。”

    患者家属盯着“车前子(包煎)”几个字,忍不住问:

    “额……这包煎是啥意思?”

    没办法没怎么使用过中药,看起来就像是黑话似的。

    一旁的林雪玲说道:

    “这药籽儿细,不包起来容易沉在锅底糊掉,还会让药汁浑浊,所以要小布包包起来煎药。”

    听到这里患者家属露出恍然之色,感觉这中医里面的门门道道的还真是挺多。

    方言继续又写下:

    丹参15g,赤芍10g,桑枝15g。

    他对着众人说道:

    “丹参、赤芍化舌下的瘀斑,桑枝专走手臂,通手少阳三焦经,正好治右手麻木,这三味是佐药,帮着攻邪。”

    写到这里,他抬眼看向患者:

    “光祛邪还不够,得护着点阴津。”

    说着,笔锋一转,写下:生地12g,枸杞10g,女贞子10g。

    同时还解释道:

    “生地滋肾阴,枸杞补肝肾、明目,女贞子养阴,这三味不滋腻,不会碍着祛湿,反而能补被耗伤的阴津。”

    李卉指着“枸杞”二字,轻声道:

    “这味药既补肝肾,又能应对眼睛干涩,倒是一举两得。”

    “对的。”方言点头。

    接着他顿了顿,又添上:

    太子参15g,炒白术10g。

    接着他说道:

    “太子参补气不燥,炒白术健脾祛湿,悄悄帮着脾胃生发气血,毕竟脾胃是气血源头,得让它慢慢动起来。”

    写到最后的结尾,方言写下:

    炙甘草6g。

    每天一剂,水煎两次,头煎二煎药汁混在一起分早晚温服。

    然后说道:

    “炙甘草调和诸药,让攻邪的药不伤人,补阴的药不滞腻,算是使药。”

    此刻一张处方写完,大家数了数共十二味药,君臣佐使清清楚楚。

    方言放下笔,自己检查了一遍后,指着方子解释:

    “整个方子以‘清利三焦、化瘀通络’为主,兼顾‘滋阴健脾’,就像边疏通河道边给干裂的河底洒水,再慢慢加固堤岸。”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