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SCHUNK,魏氏珍藏(月票加更)(2 / 3)

加入书签

色,叶尖处留白形成自然高光,仿佛沾着晨露。

    八吉祥纹法轮、法螺、宝伞等分布于莲枝之间,其中宝伞的伞盖线条细如发丝,每根伞绳都用浓笔点染,在釉面下形成凹陷的“铁锈斑”。

    一般这种古董辨识是需要看各种细节的,莲瓣内填的折枝花卉,花瓣尖部透出钴料特有的紫黑色结晶斑这是使用当时“浙料”绘制时,因钴料中锰铁含量高而自然形成的“墨分五色”效果。

    再翻看瓶底,方言用手摸了摸底部圈足修胎规整,呈“泥鳅背”状足墙圆润光滑,足底露胎处可见细密的“跳刀痕”,这是康熙朝修胎时工具留下的自然痕迹。

    胎质坚致如石,露胎处微微泛黄,是长期氧化形成的“火石红”。

    瓶底中央双圈内用青料书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笔画起笔处略重,收笔处轻提,尤其是“康”字的“广”部撇画,起笔顿笔如铁钉入木,这是康熙官窑款识特有的“铁线描”笔法。

    款识周围的釉面略有下凹,形成“下沉感”,是釉料在高温中熔融流动的自然结果。

    瓶身之间用泛黄的棉纸包裹,棉纸上印有“香港宝昌行”的朱红戳记,边缘已磨损成毛边。

    丝绒衬里的暗纹是缠枝莲图案,颜色已从最初的宝蓝色褪成深紫,露出底下的麻布底衬。

    方言想起了苗家里那些箱子,于是又往下一翻,果然发现箱底暗格里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条,用繁体中文写着:

    “康熙青花缠枝莲八吉祥观音瓶一对,民国二十三年购于广州陈记古玩铺。”

    落款处盖着椭圆形的“魏氏珍藏”印章,印泥已氧化成深褐色。

    是老魏家的库房里的藏品。

    此外,纸条旁边还放着一枚角质放大镜,镜片边缘刻着“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制”,深褐色角质柄上用蝇头小楷刻着两行竖排字迹:赠蕙卿仁兄雅玩,弟魏仲甫乙丑年孟夏。

    “乙丑年孟夏”?

    方言算了下,应该是1925年5月,那会儿正值广州商团事变前后。

    也就是说,这玩意儿也是个老物件。

    “咚咚咚!”就在这时候,门被敲响了。

    门口传来,一个声音:

    “主任!我来了!”

    方言回过神,放下手里的放大镜和瓶子,回应道:

    “来了!”

    打开门,曾路泉和金世元教授都在门口。

    “金教授也来了?!”方言有些惊讶。

    金世元教授说道:

    “上午没课就在研究所里和路泉讨论改善工艺的事儿,这不听说你这里有个好东西,我就也过来看看热闹了。”

    方言招呼:

    “行,进来吧!”

    刚一进门就看到桌子上的瓷瓶,金教授惊讶道:

    “嚯,观音瓶啊!”

    方言问道:

    “这是今天侨商送的,金教授也玩这个?”

    金世元教授说道:

    “不不不,我以前当学徒的时候,那会儿师父喜欢弄这个,家里藏品不少,可惜后面都被人家拿走了……”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