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原来怪的还在后头!宛如中降头的狐惑病!(3 / 4)
恍惚、饮食不佳等。
狐惑这个病在西医里,叫“白塞综合征”,也被称为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关节疼痛肿胀、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穿孔、神经系统综合性受损、血管血栓。
基本上和这位老兄的都能对上号。
西医解释这是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炎症因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感染因素如细菌(如链球菌)、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可能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诱发疾病。
白塞综合征的病情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仅表现为轻微的口腔溃疡和皮肤病变,而部分患者可累及重要脏器,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反正在方言穿越之前这个病,在西医里面属于非常难治的一种,治疗起来就像是打地鼠一样,这里刚治好,另外一个地方又复发了。
不过中医不一样,早在东汉的时候就有治疗的医案了。
中医认为狐惑病的病因主要与湿热内蕴有关。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比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内生湿热,湿热毒邪循经上扰下注,腐蚀黏膜,从而出现口、眼、生殖器等部位的溃疡。
此外,情志不畅、素体阴虚等因素,也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导致正气不足,无力抗邪,使湿热毒邪得以侵袭人体。
中医强调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对病症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而现代西医对白塞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则更侧重于从病理生理、免疫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和干预。
患者之前一直没有诊断出来,是因为之前他的症状只是单一表现,并且这种表现是以年为单位。
直到这次他回国前才集中出现了各种现象。
虽然已经进展的有些麻烦了,但是特征也明显了许多。
几乎就可以断定是狐惑病了。
想到这里方言已经有了方向,他对着患者说道:
“你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患者见方言听过自己如此复杂的病情,依旧打算给自己瞧一瞧,心中难免升起几分佩服来,换做其他的医生,这时候已经想办法推脱了。
于是他便听话的张开嘴,将那长着溃疡的舌头吐了出来。
方言观察他舌红苔薄黄,并且上面有严重口腔溃疡。
用电筒照射了一下他口腔中方言发现大大小小好几处溃疡严重的地方已经到了咽喉部。
然后方言又给他把了脉。
值得一提的是,方言在把脉的时候还发现患者的手上,有那种红点密密麻麻的,潜藏在皮肤下面,像是随时可能冒出来似的。
但凡心理承受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医生,估计这会儿都快没办法思考了。
切脉完毕,左右两只手表现为脉小数。
说实话,这脉象最近还真是没怎么碰到过。
“脉小”指的是脉象细小,即脉搏的形态较正常脉象显得细而应指明显,如同细线一般。这通常提示人体气血不足,尤其是阴血亏虚,因为脉道需要气血的充盈来维持其正常的形态和搏动,当阴血不足时,脉道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会变细。
“数”是指脉率增快,一息脉来超过五至,而正常脉象是一息四至,他这情况多见于热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