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什么人才看话剧?(3 / 4)
实话,方言两辈子都没想过,去这种地方。
主要是感觉隔着自己太远了。
特别是京剧,他完全欣赏不来。
就算是系统加持,身上的艺术细菌好像也不支持这项业务。
至于话剧倒是可以去看,不过看那玩意儿,他感觉不如去看电影。
这种想法从内心里蹦出来的时候,方言感觉自己这辈子估计是逼格就到这里了。
不过作为曾经的从业者,女王大人提醒,这里面的门票下一级的票价就是8块钱一张。
他们这里这么多人进去,就买普通的位置,几十块钱就没了。
从50年代开始,这里的票就一直很贵。
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就不一样。
试问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愉悦?
让一群专业演员,在舞台上给自己现场表演节目?
人只有在吃饱了的情况下,才会花大价钱追求精神方面的愉悦。
所以这里针对的消费群体,是京城里真正的高收入人群。
这里面也包括享誉盛名的文艺工作者,领导干部,高级知识分子。
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他的就是文艺爱好者,或者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轻人。
另外还有一种是单位组织的观众。
陈大导呢,属于是都沾点,所以他才会想到去这地方。
到时候他就可以装一波逼,说说什么叫斯坦尼体系,什么叫话剧民族化,说一下文华奖,五一工程奖,金菊花奖。
可惜现场大家都不怎么想去。
最后陈大导直接心一横,表示:
“门票我出了!”
虽然方言觉得过去看真人表演是浪费时间,不过陈大导既然都这么说了,他还是真不好拂了他面子。
所以就答应下来。
方言他们答应下来后,陈大导感觉又有些心疼,毕竟这么多人呢,就算是买便宜的位置,那也是几十块钱。
不过既然答应都答应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上次和方言他们赌黑拳,赢了不少,现在兜里要拿还是拿得出来的。
就当是回馈方言当初带自己赚的钱了。
钱是王八蛋,没了还能赚。
陈大导在钱这块并没有纠结多长时间。
然后立马就开开心心的带着大家一起去看话剧了。
去的路上,陈大导就给大家说故事:
“这里之前盛行样板戏,舞台上主要演出的都是符合宣传的节目,艺术创作的多样性,自主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你们知道老舍吧?”
“老舍当时就是在这里搞创作的剧作家,专门有人演他写出来的剧本,当时《茶馆》上演后,因为被指宣扬一代不如一代,今不如昔的调子,不久就被停演了……”
该说不说,陈大导虽然目的是想装逼,但他确实也有装逼的底气。在从大家决定要去之后,一路上他说起来就没停过,对里面的各种事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