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召见(1 / 2)
而通河县,师爷在放榜之后,马上就去请了县内要去参加院试的学子到县衙接受县太爷的召见。
自然,对这些人家,师爷少不得说说是县太爷要见十四岁的钱学林这个少年他们才有这样的机会。
一时之间,这件事就在小小的县城里吵开了,所有的人几乎都知道了,县里出了一个小神童,县太爷都要见呢。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则听说了更加准确的消息,那就是,通河县今年参加院试的人比往年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通河县的学子今年得到了钱家的帮助。
甚至有人说,钱家给诸位学子提供的食物有神奇之力,能帮助头脑清明之类,更有人说,钱学林之所以能短短几年时间就学有所成,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吃了钱小卉这些蕴含神奇之力的食物。
短短时间,原本一时起意做出来的食物,居然就变成了一个神奇的存在,这是钱小卉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
钱学木在学堂里也被人追问的不厌其烦的,对此,他都无语了,为什么众人之看到了哥哥成才,没看到他还一无所成呢?
明明就是哥哥自己努力的结果,为什么会变成大姐做出的食物好?
“要是我们家真的有这样能让人考试顺利的好东西,难道我姐姐能不给我?我可是我姐姐最疼爱的弟弟,大姐疼爱我,可比哥哥多。”钱学木嗤之以鼻的说道。
众人听了这话,倒也迟疑了,这话确实不错,钱学林在县学里的成绩一直都好,但是钱学木的成绩真的很一般。要是钱家真的有这种好东西,就应该是兄弟两个一起高中。
“那外面的传言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人忍不住好奇的追问。
钱学木说道:“我大哥说,在考场里,学问固然重要,可是有个好身体也很重要。”
这些还没参加过考试的人显然还不知道,考试的时候,身体很重要?
有多重要?家里人都说了,读书是最重要的,别的都可以暂且放下,他们每天就是从早到晚的读书,又不是农夫,为什么要有个好身体?
对钱学木这种说法,大部分的人还是表示怀疑,毕竟,都是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根本想不到。
钱学林一时之间风头无两,虽然还没考中秀才,可是却已经成为县城里炙手可热的人物。
钱小卉问钱学木:“学木,你也看到了,你大哥这样出息,你还打算去学手艺吗?”
十二岁的少年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钱小卉着实不希望到了将来某一天,看着哥哥功成名就的时候,弟弟后悔。
钱学木摇头说道:“大姐,我不是小孩子了,当然知道,大哥有天赋,也喜欢读书,能将心思用在读书上,可是我不行,我就喜欢做印刷,咱们家有大哥一个人读书支撑门户就够了。”
他读书这些时间,也算有了些见识,知道家里头有人读书,就要有人打理家业,要不然,就算能入仕,没有人在后头撑着,也走不远。
他和大哥是男丁,总不能什么都指望着大姐吧?
大姐这三年太辛苦了,现在他们长大了,也该是给大姐分忧的时候了。
钱小卉得了准确的答复,也就不多说话了,遂点头说道:“既然你已经想开了,我也就不多劝你了。”
“大姐,如果不是你说不读书,做个手艺人都做不好,我就连这两年书也是不愿意读的。现在我勤勤恳恳的练字,也学画画,为的就是这个,可不是靠科举。”钱学木诚恳的说道。
钱小卉便知道了,钱学木这是将他的话都放在心里了,也就放心了许多。
这世上的路有千千万万条,不一定非要读书才能有出息,学林读书,学木将来经营家中的生意,其实也未尝不是完美组合。
钱小卉与钱学木说完了这些,才回到院子里,就见母亲李氏破天荒的没有去工坊,而是站在院子里,似乎在等她回来。
“娘,您等我呢?”钱小卉问道。
“小卉,还有几天你就及笄了,娘打算给你办个及笄礼。”李氏说道。
其实,乡下地方没有及笄礼这样的说法,毕竟,庄户人家,日子能过下去就是有本事的,谁还在乎这些,可是,在县城里时间长了,李氏不免受到影响。
钱小卉哑然,她娘咋就想到这个了?及笄礼?办了干啥?
嗯,好像在这个世界,过了十五岁的姑娘,就可以定亲然后成亲了。
钱小卉可没有这样的想法,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多在家里几年,至于嫁人什么的,能拖还是拖两年比较好,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身体都还没发育好,可不能嫁人生孩子。
“娘,我看还是算了吧,咱们二沟村,好像没有这样的讲究呢。咱们现在虽然在县城里,但归根结底就是庄户人,何必凑这个热闹?再说了,就是办及笄礼,咱们也请不到太多人来参加,县城里,咱们认识的人少。”钱小卉忙就推辞。
其实,她们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