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谋划武汉会战(2 / 2)

加入书签

置,现在全成了八路军的补给点。

“快看,这还有本小鬼子的日记!”一个战士举着日记本喊,上面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着:“八路军的土炮比炮弹还准,百姓的眼神比刀子还冷。”

120师和115师的游击队则钻进了大同周边的山区。他们在云冈石窟的佛像后修了暗堡,把骑兵连的马拴在山洞里,白天装作香客侦察敌情,晚上骑着马袭扰日军的巡逻队。

队长王老虎在给120师指挥部的电报里说:“小鬼子现在看见穿袈裟的就发抖,以为每个和尚都是八路军。”

366师在山东的动作更大,他们发动百姓挖地道,把十几个村子连在一起,日军一来就钻进地道,日军一走就出来种地。

21师团的一个联队想进山“扫荡”,结果在地道里转了三天三夜,连个人影都没摸着,反而被游击队摸了岗哨,丢了一个步兵大队的力量。

最关键的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建设,在陈振华的建议下,北方局的领导们,天天和八路军指挥部在一起集体办公,一方面让地方干部组织农会,建立起大量的民兵队伍,把没收的日伪土地分给百姓。

同时由原863旅,现在的367师的后勤部,组织扩充了黎城兵工厂和黄崖洞兵工厂,同时也建设了大量的单一弹药物资生产的工厂,用缴获的钢轨造出了第一批手榴弹。

随着太原兵工厂的恢复建设和开工,大量的子弹、手榴弹、迫击炮炮弹、各种类型的炮弹,立刻开始生产起来。

随后则是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81毫米的迫击炮,以及晋造75毫米的野炮,逐步开始生产起来,逐步将陈振华空间里的那些物资全部转换成火炮弹药,有力的支撑和拓展了八路军的兵力扩充。

在陈振华的建议下,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的同志们合力安排下,晋冀鲁豫四个省,200个以上的县城,每个县城均成立了县大队,从而来确保八路军队伍的兵力随时补充。

并且建议将每个县大队,建设成为一个标准团的规模,补充上大量的老套筒和汉阳造步枪,确保将每个县城里的土匪恶霸以及那些潜在的小鬼子伪军消灭。

最主要的是在10月底之后开展相关的军事训练,同时来协助各个县城内的区小队等集体开展开荒,农业种植,包括发展经济等,最终成为八路军的潜在优秀兵源。

因为在陈振华的建议下,未来想要守住晋冀鲁豫根据地,依靠现在的30万不到的八路军,则是根本不可能,一旦日军兵力补充上来后,则是会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形成毁灭性打击。

所以,在小鬼子重新反攻过来之前,八路军必须确保在晋冀鲁豫根据地建设起来上百万的成建制的队伍,最好都能够全副武装起来,这样来让小鬼子知难而退。

为此每个师都组织建设了各个师的军事培训学校,367师也在太原城里建设了一所“抗日军政学校”,将晋绥军军官之中,那些罪行累累,但是又有一定军事管理能力的战俘,组成了教师团,一方面教导367师的基层指挥员怎么打鬼子,另外一方面也是协助新兵团培养新兵。

“陈旅长,这学校能行吗?”赵承绶第一次走上讲台时,手心全是汗。台下的新兵里,有农民,有学生,还有刚投诚的伪军,眼神里都带着期待。

陈振华拍着他的肩膀:“你打了十几年仗,经验就是最好的教材。告诉他们,怎么在山梁上架机枪,怎么在巷子里拼刺刀,怎么跟鬼子玩心眼——这些比课本有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