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说服(1 / 2)

加入书签

吉文转茶杯的手顿了顿,抬眼,“你是指…… 项目和设备的适配?”

“算是。”

梁颂年指尖碰了碰杯沿,“您是做研究的,新技术就跟你自己孩子一样,这有人把您辛辛苦苦的养大孩子抢走,还不好好抚养,这种事情应该是不少的?”

吉文沉默两秒,“常遇到。”

避重就轻的没有回答他的第一个质疑,“这边有次做催化实验,设备精度够,但车间温度控制跟不上,数据差了 15%,而且......”

人心,人性,更跟不上。

从他被团队边缘化的那天他就明白了。

梁颂年点头,没追问,反倒绕回茶上,“就像把南方的茶,移到北方种。芽头再壮,也出不了那股鲜劲。”

吉文抬了抬眉,没接话,只又喝了口茶。

他对茶文化不算很了解,但大约也能理解梁颂年的意思,更知道今天的这顿饭怕一开始就是为了他,而不是卢卡。

见他沉默梁颂年笑道,“我们国内有个老炼油厂,重油轻质化的线,设备摆了半年。不是没钱,是没找着能适配的技术方案。”

吉文指尖停在杯壁,提到技术他下意识就问了句,“什么类型的方案?”

“跟您之前做的方向近。” 正中下怀,梁颂年语气平,没带急切。

“就是缺能啃硬骨头的人。你们做技术的,最盼的就是自己的东西能用上,不是吗?”

吉文沉默了会儿,声音轻,“是盼,但也得有地方用。”

“我们就是找‘能用’的地方。”

梁颂年终于往正题靠了靠,语气却更真诚,“上个月我看了公开资料里您前期带领团队做的重油轻质化项目的技术白皮书,里面催化剂载体的选择,我们的专家说比我们的方案务实多了,更贴实际生产。”

他顿了顿,看着吉文,“当时我就跟同事说,‘中国这几年的技术进展,比外界想的快多了’。”

吉文握着杯子的手紧了紧,眉头微挑,“你做了不少功课。”

“不是功课,是可惜。” 梁颂年语气沉了些,没再绕弯,“您的技术,在现在的团队里只用来调辅助参数,他们连核心测试都摸不到不使用。”

他从公文包掏出资料,纸边捋得齐整,没一点褶皱,轻轻推过去,“这不是把我说的上好的茶种在普通土里?白瞎了好东西。”

吉文看了眼他,拿起资料是国内石油研究院的实验室规划图。

“这是什么?”

“为您,和您未来的团队建立的实验室。”

“我?”

吉文刚刚还以为梁颂年和其他人一样,只是想把技术从他手里拿走,毕竟现在除了还在核心研发团队的人和他,没有人知道完整的方案和数据。

“就是留着等能搞定高温高压稳定性的人来设计。”

梁颂年往前凑了凑,声音里是真切,没一点刻意说服的急躁,“只要您愿意来,设备按我们能提供的最高标准配。”

“要什么传感器、反应釜,哪怕定制,都能满足。”

“整个测试区归你管,不用抢资源,不用看脸色。”

“技术落地,我们有大把的生产线保证后续工作,除了定期的指导工作,您尽可以专心搞您的研究。”

这些都是梁颂年早就上上面打报告申请的,石油厂子那边效益好,厂长也是有魄力的,他申请的要求全都通过甚至还给了不少附加条件。

吉文如果能真心实意的跟他们回去搞研究,他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

吉文翻资料的手停了,抬头看梁颂年,眼神里带点意外,“你一开始想要的就是我。”

“是 。”

梁颂年也很直白。

“我们老话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吉文先生您比您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来说更加重要。”

吉文没听懂前面那句,但他明白了后面那句。

梁颂年给的条件他很心动,但是他怎保证他说的能实现?

当年公司把他调到J国团队的时候这些承诺也没少做,结果不还是那样吗?

“是说话你的描述我很心动,但是我没法相信你的承诺会实现。”

梁颂年笑道,“我会让您看到的。”

抬手示意他翻动手上的规划图。

越看他越震惊,“你们连安娜和卢卡的事都安排到了?刚才初优跟安娜聊乐团,我以为只是说家常。”

“人才引进,人得先安心才能成才。”

梁颂年端起茶杯,茶汤晃了晃没洒,“安娜想回乐团拉琴,国内三家省级交响乐团在招弦乐老师。”

“其中沈城当地有一所学校还有波兰籍老师,卢卡的学校就选在那里,正好离厂子的实验室和乐团都近。”

“有波兰裔学生,还有波兰语兴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