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末日 第110章 自由=开拓(5 / 6)
此计划坚持自愿的原则,凡不愿参加巡守者部队的,则必须要交出枪械,继续在羁押区执行各自的刑期。当然该刑期已经根据其在防卫战中贡献的大小,做出了适当的减免。
而参加巡守者部队的,在巡守者任务结束时,不论他们曾犯过何罪,都将获得自由。
假若只将“自由=开拓”计划,从历史中剥离出来,它所体现的领导智慧很难让人相信,其后一连串的败笔也是源自同一群人之手。
基于当时的斗争和敌我态势,公允的讲,该计划使人类对行尸的战争,从被动防御变成了主动防御。
甚至还比较灵活的利用了敌方提出的“适度自治”条件。
不管对方基于何种目的,大概率不会对零散的幸存者据点进行大军团攻击,否则行尸集群一拥而上、吃肉饮血,活人死光了还自治个屁。
如此一来,巡守者部队,可以将“巡”和“守”灵活结合在一起。
平时,化整为零的小分队,以基地为中心小心扩散开去。只要队伍里的人不是傻蛋,可以“敌进我退、敌停我打、敌退我追”,将不死生物们一小股一小股吃掉。
遇到敌众我寡或形势不利,马上跑路回撤。
这么长时间的拉锯斗争下来,人们至少肯定了一点,数量最多的行尸们,根本无法繁衍,说是不死,那是没被爆头,实际上自身也在持续腐败、腐朽。
单纯做减法,行尸是杀一个少一个,对方也心知肚明,但似乎也无能为力。
从大爆发开始,到不久前的阴谋突袭,对方应该也是存了一鼓作气、一战而决,速战速决的心,也确实有一些国家、一些基地因此灭国、灭族,但主要大国、主要政府、主要人类基地依然扛了下来。
所以,各国政府推断,对方可能起了借鸡生蛋或者圈养活人的心,毕竟大活人才能生孩子繁衍,这才有了“适度自治”的提法。
眼下这个阶段,内不宁、外不稳,大规模军事行动和火力集中打击,很可能招来对方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而且,事后复盘“暴雪行动”之前圈定的坐标,真的就有敌方指挥中心吗?敌方的首领是谁?高层又有谁?仍然一无所知。
敌暗我明,贼势浩大,那还不如暂时求稳,让那些支离破碎的行尸先自动减员一些。
时间在我。
同时,伴随巡守者分队向外延伸,更多缓冲据点会随之建立,既可以是落脚点,还能成为散落在外的幸存者以及先前溃兵的收容所。
一旦巡守者及其据点达到一定规模的话,还能成为拱卫大基地的卫星城。
经历了行尸集群一夜骤现,并毫无征兆的突袭围攻之后,各国政府,对卫星的效用多少有了些担忧和怀疑,人类哨兵再次凸显出了存在价值。
一旦到了战时,这些游荡在外又经验丰富的巡守者部队,完全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是守城还是打援,都是能战之兵。
况且不少人的亲属还握在各国、各基地的手中,再说还有数万插队的军队战士,这些战士配备统一的通讯器材,统一的称呼是“联络官”。
当然,不断的从荒废的世界里向基地输送搜集来的物资,也是巡守者的用途之一。
而提到物资,就不得不提到那项让囚犯们的理性天平向加入巡守者倾斜的分配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即是“所见即为所得!”
意思是,但凡是巡守者所抢救(更多文献称为“掠夺”)到的物资,无论是金银珠宝还是现金钞票,不论是枪支弹药还是坦克汽车,各国政府、基地秉承五五分成的原则,与巡守者对半分。
这一分配方案一经全球公布,顿时一片哗然。
不单单是原本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