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末日 第51章 基地1区(4 / 6)

加入书签

左侧到水岸的部分,是整齐的驻军营房。

    “侯东,这是什么地方?”

    “靠山岗一侧,这是工区,钢管、围栏生产加工,1区幸存者的食物、水源保障等;靠水岸一侧,是军队营房,他们施行单独的后勤保障。”

    “1区幸存者?1区在哪里?”易风问。

    “再往前,我们下了桥,过了这道矮一点的水泥墙,其实就算进入1区了,基地称为安置1区。我们现在看到的高架桥下面这一片,其实被称为警备1区。”

    说话间,大巴车逐渐下高架,4米多高的水泥墙从视觉上越来越近,也越来越高。等下了高架桥,主干道两侧又竖起了铁丝网围栏,用来隔开主干道与道路两侧的区域。

    易风四人也知道进入安置1区了,因为道路两侧原本的草坪上、空地上、被夷为平地的香蕉林、拆掉围墙的工业区、停车场,到处都是绿色的简易帐篷。

    空旷的、面积大的区域,纵横有序,帐篷成片安置,规划进出、防雨排水通道。。

    狭窄的、不规则的区域,则用帆布、大棚塑料借着周边支撑物、地势便利搭建。

    大巴车沿着铁丝网通道,持续向前,左右两侧少有人进出走动,反而是一些孩子,听到大巴车的声响,一个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趴着铁丝网向大巴车观望,还有不少把小手从网孔里伸出来,呼喊着、祈求着。

    “给点吃的吧?有吃的吗?”

    “怎么只见孩子?”易风问。

    “有体力的,有一技之长的,都去工区、山上、沟渠等地方做工去了。没法做工的,多休息,减少运动量,保存体力,节省粮食。”

    老董头接口道。

    易风看着四处奔跑追逐的大小孩子,又问:

    “没食物?”

    “有,但不干活配给很少,几十万人被困在这儿,这些孩子还能跑能喊,基地的首长已经很不容易了。”开车的王崇叹口气。

    “是啊,孕妇和三岁以内的母亲,都是按一个半人的量配给。即便这样,担惊受怕、缺医少药,也免不了天天死人。”老董头也边说边摇头。

    “配给物资从哪里来的?”赵盾问道。

    01小队车上的物资,门口士兵一点没动,很是惊喜。毕竟01小队就是饿的不行了,才主动出去冒险的,按此推论,基地里物资自然十分匮乏稀缺。

    “不知道,应该是军队上面统一调配的,经常看到有运输船到码头。然后警备1区的工区,就会集中制作和分发配给,这个活儿老赖去干过。”说话的何阿姨与赵盾座位比较临近。

    “怎么分发,会不会分配不均?会不会一拥而上?”易风扭头,看向老赖。

    “不会,这个就要说科技先进了,我都从没想过,熬好的米粥倒进一个大桶里,然后大桶被自动升起,装在一台类似特大号自动咖啡机那样的设备上,所有人排好队,刷一次脸,机器自动识别、自动匹配定额,然后释放应得定额的食物量和饮用水。不用担心分配不均,也没法疯抢或重复领取。”

    “这么先进!”易风忽然感觉有一丝念头飞过,但没抓住。

    “是啊,设备就在工区与安置1区分界的那道隔离墙上,专门留的窗口,有100多台,安置2区,差不多也有100多台。”老赖听何阿姨提到他了,自然也要说两句。

    “那你怎么没继续干了?”赵盾对后勤有经验,老赖相当于干食堂,理论上比01小队危险系数低啊。

    “开始,他们问谁会做饭,我说我会做,然后他们看我的体格形象,把我当厨师了,就要了我。后来发现,我不是大厨,就把我开除了,可惜了!”老赖一脸惋惜状,把大家一下子逗乐了。

    车辆继续向前,出现了楼房,但显然眼下的住户都已经不是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