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中空城计宝同一困锁阳城(1 / 2)

加入书签

苏宝同当即传令大小儿郎、官员人等,全部搬到寒江关安营扎寨,将锁阳城腾空。

苏宝同与二位军师及诸将一同离开锁阳城,前往寒江关驻扎,并暗中点齐数十万人马,设下埋伏,专等合围锁阳城,严令不许走漏半点风声。

薛仁贵在接天关,传令炮起行。

大军行进了几日,陆续抵达锁阳城。

有大唐探马前来禀报:“启禀元帅,前面就是锁阳城。

只见城头上旌旗飘扬,却不见兵卒,城门大开,吊桥也未收起,不知其中有何诡计?特来禀明元帅。”

薛仁贵哈哈大笑道:“诸位将军,你们切莫轻视。

料想这苏宝同无计可施,才大开关门,城中不见兵卒,其中必定有诈。

如今圣驾亲征,想来不会有大事,但大家务必小心进关,且看他到底使何诡计。”

这时,军师徐茂公开口说道:“元帅,那苏宝同不出关门交战,竟率领三军离去,留下这座空城,我军兵马切不可轻举妄动,不可贸然进关。

否则,恐怕又要重蹈征东时三江越虎城的覆辙。”

程咬金却说道:“军师此言差矣,我们的秦驸马以及尉迟二位将军,英勇无敌,连夺三关,不费吹灰之力。

锁阳城的守将,难道会不知晓?定然是听闻我军的威风,自知不敢迎敌,所以才弃城而逃。

就算是听到我老臣的威名,他们也会胆战心惊,哪里会有什么诡计?分明是惧怕我们,逃走罢了。”

薛仁贵说道:“老千岁所言极是,他们这群人不过是犬羊之辈,何足为惧!

我大唐天兵一到,他们便望风而逃。

这锁阳城又不是他们的都城,有什么可怕的?我们暂且进入锁阳城,然后再进兵夺取西辽。

吾皇洪福齐天,西辽必定气数已尽,该当灭亡。”

于是吩咐大小三军开进城去。

一声令下,众军纷纷朝着关内涌去。

军师徐茂公掐指一算,知晓圣上命中该有几年灾难,众多将官也有此一劫,只是天机不可泄露矣。

元帅薛仁贵命尉迟宝林四处仔细查点,以防暗藏奸计,结果现城中钱粮充足,足够数年之需。

军师传令军士,先将粮草运进城中,然后请圣上进城。

元帅及诸将远远出城迎接天子,恭请天子进入关中。

天子登上殿,大臣朝拜完毕,大元帅传令,将三十万人马扎营驻守,紧闭十门,接着商议攻打寒江关的事宜。

苏宝同那边,暗中清点人马,探听消息。

如今见唐王君臣已进入锁阳城,便一声令下,四面号炮齐鸣,百万番兵迅将锁阳城围住,在十门处齐扎营盘,共有十层白色营帐,旗幡五颜六色,霞光漫天。

城上的唐军见状,吓得急忙报入帅府,向天子李世民奏道:“不好了,城外有百万辽兵,将十门围得密不透风。”

天子李世民吓得魂飞魄散,众大臣也冷汗直冒,这才意识到中了空城之计。

天子李世民说道:“薛王兄,这可如何是好?我们中了他们的诡计,这城池又能有多坚固?倘若他们攻打进来,我们岂不是性命不保?快快调拨人马出关,杀退辽兵,也好彰显我军的英雄气概。”

薛仁贵说道:“陛下宽心,暂且先上城查看虚实,若敌军果真厉害,我们再定对策。”

天子李世民说:“好。”

于是同了军师、元帅、程咬金及众将登上西城查看。

只见城外敌军围得水泄不通,刀枪林立,寒光闪烁。

李世民见此情景,心慌意乱,胆战心惊,诸大臣也无不惊慌失措。

忽然,听得三声炮响,敌营一阵骚乱,众人纷纷传言大元帅到了。

原来是苏宝同亲自前来围住西门,其他九门也分别有九员猛将,率领数百万雄兵,截断了唐军的去路。

此时,任凭唐军将士有三头六臂,即便双翅能上腾云,也难以杀出辽营。

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苏宝同全身披挂整齐,跨马持刀,随着一声号炮响起,来到西城。

他身旁两侧,骁勇战将上千员,身后旗幡烈烈招展,他正盘算着即刻攻打城池。

忽然,苏宝同抬头望去,只见龙凤旗之下,端坐着唐天子。

但见他头戴嵌宝九龙珍珠冠,面容好似银盆般光洁,两道长眉修长入鬓,一双龙目炯炯有神,两耳垂肩,尽显福相,颔下五绺花须,长长地垂至肚腹。

身着二龙戏水的绛黄袍子,腰间系着金玉碧带。

只因下面被城墙遮蔽,看不真切。

他端坐在九曲黄罗伞下,果真是一副帝王的福相。

在天子身旁,南边是徐茂公,北边是程咬金,还有一人头戴白银盔,身穿白绫显龙袍,留着三绺长须。

苏宝同在城下高声呼喊:

“城上的可是朝廷李世民?你可知道,在木阳城之时,罗通将我祖父杀害。

我祖父在朝有功,我父亲苏凤被打了百余下,无奈逃入西辽,生下我兄妹二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