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这不是典型的玩火自焚吗?(1 / 2)
周川白看了眼若有所思的林彦,目光又重新落了陈海和王松山的身上:
“除了成绩有所下滑之外,王艺霖还有什么较为明显的变化吗?”
片刻的凝眉回忆后,陈海和王松山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我们是参与过最近的一次调查的,也在调查前翻看了此前的所有档案资料……”
“但应该是我们学艺不精,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空气一时间又安静下来。
不多时,纸张被翻动的声音渐渐响起,凝重的氛围无声蔓延。
直到张灵熙的一句疑问,才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你们谁看到了王艺霖的笔录部分?”
这话一出,林彦、周川白和宋小凡都抬起了头。
林彦看的是第一次调查的记录,周川白的是第二次,其中都有少量的、王艺霖的笔录被记录在册。
宋小凡看的人际关系走访记录部分,和他们手中的有所重叠,除了所有人的笔录之外,还更为详细地记录了死者亲友近几年的社会资料。
正因如此,他对于“王艺霖”这个人名指代信息的了解程度,要远超林彦和周川白。
张灵熙的目光依次略过众人,微微颔首,展现着一个刑事治安员的专业素养:
“我这里看的是第三次调查记录,笔录部分不算多,但我个人感觉……王艺霖的情绪不太对劲。”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三人动作出奇一致的将手中的资料翻到了王艺霖的笔录部分,静待她的下文。
“‘时间会冲淡一切’,这不仅仅是一句安慰人的话,也算是一个常识。”
通过两段假期和众人混熟后,张灵熙表现得落落大方:
“至亲、挚爱之人的逝世,都尚且会被时间冲淡悲伤,更何况她们之间只是舍友,也仅仅在一起呆了三年。”
“哪怕这三年的时光再怎么难忘,可人死不能复生,作为一个学习能力优渥的成年女性,王艺霖的表现都太过……”
她稍微斟酌了一下,好几秒后,才从脑海中的几个词汇中筛选出来一个合适的:
“刻意?”
留意了众人的神色后,张灵熙又进一步地补充道:
“就很像是在老生常谈的,按照既定的‘剧本’进行表演一样,你们有没有觉得?”
林彦眉尾微动,并没有立刻出声肯定或否认,而是仔细阅读着自己面前的文字。
看来在大多数时候,行动组里的人多一点儿是没什么坏处的。
只靠两三个人的话……单单是这么多的资料,就够看上几天了。
尤其是此时,在张灵熙提出这点后,集思广益的优点就更明显了——
如果她没这么说,林彦并不会过多关注这么一点儿王艺霖的笔录。
毕竟他看的是第一次调查的资料,王艺霖只是个普通的女大学生,五名舍友骤然间集体团灭,她在初次调查中表现得再值得怀疑,也算是合情合理。
过度的惊吓会扰乱人类的正常思维和情感逻辑,哪怕她的舍友并没有死在寝室,也足以给她带来不小的打击。
这种打击对于尚且清澈的大学生来说,完全可以短暂压垮一个人的精神。
周川白就近和林彦互换了一下笔录部分的资料,二人很快就惊异地抬眸对视,几乎是异口同声:
“这怎么一样?”
在对【音乐教室碎尸纵火案】第一次、第二次的全面调查中,王艺霖的说辞、神态、情绪等等,居然没有任何差别!
这真不是整理资料的治安员粗心大意,把两次调查的笔录弄丢了一次,搞了个复制黏贴吗??
听到林彦和周川白这么说,宋小凡和张灵熙也意识到了不对。
二人快速地从资料册中取出对应的部分,直奔林彦和周川白那相连的办公桌——
这下,他们四个都有点儿傻眼了。
宋小凡带来的资料最为直观,将那三张打印纸稍一对比,就能发现……王艺霖的三次笔录几乎都是一样的!
诡异的是,不管当时的治安员询问的是什么,王艺霖都会在正常的回答完几个基础问题后,突然情绪爆发。
然后……她就翻来覆去的只说那几句话,将“一个伤心欲绝且受到不小惊吓的无辜群众”表演得淋漓尽致。
周川白转了转指尖的红色水笔,看向陈海和王松山的目光平静却严肃:
“你们整理资料的时候,就没发现这一点吗?”
陈海和王松山默默走近,在短暂的凝视后齐齐摇头:
“没有……”
林彦极浅的笑了一下,什么都没说。
嗯~可以理解,这原书作者为了将他的主角写得牛哔到了极点、是整个世界上最会破案的男人,毫不吝啬于将配角的脑袋和理智丢掉喂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