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白糖蘸人参(1 / 2)

加入书签

这声音,虽然没有早晨那场野战时甜腻,可声线没变。

当然,人家一老早的来山上,除了解决生理需求,顺便打点儿松塔卖钱也正合适。

关键是,这个大毛到底是女人的哥还是弟啊?

早晨野战的时候,女的还叫男的哥哥呢!

这咋男的又叫女的姐了?

啥关系啊?

这整的挺乱乎!

角色扮演呢?

那还不如叫爸爸

杨大海一双大眼珠子离离唧唧的朝人家那边儿瞄,张三婶子却已经走上前打招呼了。

她给那俩人留下点儿蘑菇,又用衣襟兜了好几个大松塔回来。

杨大海凑过去,状似无意的跟她打听:“三婶子,你认识这俩人啊?”

“嗯呐呗,我娘家村里的。”

“这是姐弟两个?看着可不大连像啊!”

张三婶子把大松塔扔到土篮子里,准备回去扔灶膛里烧烧吃,。

“不是亲姐弟!

大毛是老于家二闺女招的上门女婿,山东过来的。

刚跟我说话的那个是老于家大闺女。”

原来是妹夫和大姨子!

杨大海恍然大悟。

“那咋他俩一起上山干活儿啊?”

这孤男寡女的,深山老林里一待一整天,好说不好听啊!

张三婶子叹口气,“你可别提了,这老于家现在就剩他俩壮劳力了!”

老于家大闺女的男人有痨病,去年留下她跟俩孩子,一蹬腿儿走了。

老于家二闺女呢,生了三个姑娘,也没生出来个带把儿的,还把自己身子糟践坏了,现在天天躺炕上喝苦药汤子,连饭都做不了!

杨大海点点头,明白了。

都是苦命人,凑一起搭伙过日子,搭着搭着就摩擦出不一样的感情来了。

家里不好操作,只能跑老林子里幕天席地的干了。

估摸着等老于家二闺女一死,这俩人还能凑成一家人。

唠了几句别人家的闲嗑,一行人坐着拖拉机突突突的回了家。

土路颠簸,摇摇晃晃

夕阳西下,拖拉机和人的影子都被拉的老长

杨大海戴着墨镜,额前黑被吹到后面,满脸轻松中又透露着一丝慵懒。

他觉的此刻身心都无比的放松,享受极了!

一路上,碰到进山回来的乡亲们,杨大海就停下拖拉机,捎他们一路。

大家伙坐在后车斗里,说说笑笑的,热闹的就像赶集!

等到了村里,大家就下车了,杨大海帮着张三婶子把三袋子蘑菇拎到院子里。

张三婶子喜笑颜开的塞给他几个大松塔:“拿回家吃去!”

这玩意儿,等做完饭,趁着灶膛里有余火,扔进去烧。

只要听到哔哔啵啵的声响,松塔就裂开了,露出来的都是大松子!

到时候扒拉出来,磕打磕打,烧熟的松子就都出来了。

趁着杨大海在院子里晾晒蘑菇的功夫,李梨和孙秀芬妯娌两个快手快脚的就把晚饭做出来了。

粉条炖野生大鲤子,干豆角炖土豆五花肉,秋黄瓜蘸酱,大碴粥,都是东北家常饭菜。

也不知咋的,杨大海就觉得这饭合胃口,好吃!

像在广西,是顿顿吃海鲜,可那玩意儿吃多了,也就那样,没啥大意思!

杨大山下了班,正好赶上最后一个菜端上桌。

他把一个鼓鼓囊囊的小蓝包扔给杨大海,自己舀水到盆里洗手。

“啥玩意儿啊?谁给的?”

杨大海边解小蓝包边问。

杨大山拿肥皂搓了一手白沫,随口道:“小王给你带的!”

“小王哥?”

“嗯呐呗!

小王两口子带小朋去北京动手术了,挺成功的。”

“是吗?!

那可太好了!”

话说,小朋去北京动手术的钱还是杨大海给的。

这时,杨大海已经把小蓝包给解开了。

“嚯!

这是一大包人参啊!

小王哥从哪儿整来的啊?这抵值不少钱吧?”

眼前一根根又肥又白的鲜人参,整齐的排列着,一看就跟大白萝卜似的!

个头儿是真大啊!

杨大山洗完手,撩帘子进了里屋,笑道:“听小王说,这是林下参,都是参农种的,不赶野生的值钱。”

其实,杨大山说的还保守了。

林下参和杨大海他们从棒槌池子里抬出来的野生人参相比,那价值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杨大海纳闷:“就算再不值钱,那也是人参啊!

小王哥咋买了这么多?”

难不成是为了还自己的人情?

关键是他从哪儿弄来的闲钱呢?

小朋的先天性心脏病几乎把他家家底都掏空了。

“我听小王说,这包林下参也没花他的钱。

他这趟去北京,恰好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