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神秘的女人1o(1 / 2)

加入书签

按照往年惯例,每年春节假期结束后,各级部门总要召开一场“收心会”

一来,是为了让大家尽快从过年期间的松弛状态中调整过来;二来,也是为新一年的工作做好动员和部署。

会议接近尾声时,杨卫东却突然举起手中的两张照片,面向全场参会人员说道:“我手里有两张照片,都是之前在锦江视察时拍的。”

“一张是我和一位小学老师的合影,另一张是我和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合影。”

“可以说,这两张照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有好的,当然,也有坏的。”

在场都是江海省的高级干部,一听这话,顿时收起了“赶紧散会、赶下一场”

的心思。

谁都知道,领导越是轻描淡写,事情往往越不简单。

要是这时候还有人以为杨卫东只是在聊两张照片,那这个会场,他恐怕本就不该出现在这里。

“先说说好的这张。”

杨卫东语气平和,“这张照片里的女老师,非常受学生爱戴,甚至有孩子喊她‘妈妈’。”

“我当时很受触动,就和她合了影。

临走前我也特别交代,一定要认真抓好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因为这张照片,锦江教育部门对这位老师也更加关注。”

“而她,也没有辜负期望。

这一年里兢兢业业,确保没有一个留守儿童因家庭原因辍学。”

“我想,这就是我和她合影的意义所在。”

话音落下,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无疑是一段佳话,传出去只会为杨卫东、也为江海省加分。

现场负责宣传的干部已经在心里盘算,散会后就联系教育厅,一起去那所学校做个专访,好好宣传这位女教师。

杨卫东抬手虚按,掌声很快平息。

“我说过,有好的,也有坏的。”

他语气转沉,“而这一张,就让我十分后悔。”

“当时在锦江视察,一位参与演出的演员主动提出合影,我就和她拍了一张。”

“没想到,这位女士后来就靠着这张照片,在锦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浪大到什么程度?连我都有些瞠目结舌。

我真没想到,一张简单的合影,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但问题,难道只出在这位女士身上吗?恐怕不见得。”

“我们有些干部,听到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姑息、甚至纵容她借着合影的名义胡作非为。”

“这么多人,但凡有一个认真去核实一下,这场闹剧根本不会生。”

“一张照片,居然成了为非作歹的通行证?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到最后,杨卫东重重一拍桌子。

整个会场的气氛骤然收紧。

谁都没想到,杨卫东会如此直接地把这桩丑闻摊到台面上。

在不少人看来,领导总要讲点情面,这么公开地说出来,不等于打自己的脸吗?

此时最紧张的,莫过于张放鸣。

如果杨卫东决定继续公开深究,就意味着双方正式摊牌。

而他张放鸣在背后那些动作,一旦被摆上台面,实在不怎么光彩。

好在,杨卫东并没有继续追击,而是顺势谈起了改革:

“同样是照片,为什么结果南辕北辙?说到底,是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出了问题。”

“有人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有人选择‘较真’。

要我说,工作,还是较真一点好。”

他停顿片刻,语气愈沉稳:

“有人借这事提醒我,以后少跟人合影,就能避免类似的麻烦。”

“但我想,问题不在照片,而在思想。

该合的影,当然要合——不仅要合,还要光明正大地合。”

随后,杨卫东围绕这件事,进一步阐述了对当前改革的认识与要求。

这番讲话,等于为“梁梦事件”

定了性。

很快,有关部门依法对梁梦展开调查。

面对调查人员,这位梁女士仍高声宣称:“我是杨书记的人,你们没资格查我!”

梦做得太久,连她自己都信以为真。

调查人员当然不会理会,依法将她从公司带走,并对公司进行查封。

当谎言的气球被戳破,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一批锦江本地干部。

但在这种关头,谁也不敢再讲情面、留余地。

一时间,锦江官场风声鹤唳。

不少被查的干部在背后痛骂梁梦,恨她拖自己下水。

可他们从不反思,若当初能坚持原则,何至于此?

当初听到那些传闻时,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核实,而是借机攀附,指望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而曾任锦江市常务副市长的林增,也因此事牵连,被调离原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