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彼得-博萨(三)(1 / 2)

加入书签

    给彼得-博萨打击得够呛。

    小伙性格好,不怨天,不尤人,从自己身上找毛病,闭门思过找原因,觉得是自己的才华不够高,于是拉了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加盟了班得瑞乐队,其中一人就是后来的班得瑞乐团的团长奥利弗-施瓦茨,也就是今天正跟彼得-博萨吵架的这位仁兄。

    三人合伙了没一年,走了一个,据说,那人实在受不了彼得-博萨。工资给得再高也没用,那人就是要走。

    班得瑞只剩哥俩了,这俩人倒是脾气对路,理念吻合。尤其施瓦茨很认同博萨对抒情音乐的理解,用大自然的原声来创作音乐,做出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的纯音乐。

    为了实现两人共同的理想,哥俩经常扛着录音设备跑进阿尔卑斯山,录制风声、河流声、鸟鸣蛙叫,诸如此类。

    有了灵感时,彼得-博萨便把自己的创意哼出来,奥利弗-施瓦茨用曲谱记下来。回到他们在库尔的据点,施瓦茨便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作出初步的曲子。

    每隔一段时间,把曲子的拷贝寄给一支牛掰的乐团,请他们去编曲加工,以交响乐的形式演奏出来,再酌情加入彼得-博萨指定必须加入的大自然的声音,也就是各种动物叫唤声。

    有的时候,彼得-博萨只有一个大致的旋律构思,不足以撑起一首曲子。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只有几句旋律,一首曲子的90%内容他也没思路。

    尽管彼得-博萨出价不含糊,但牛掰的乐团人家有自己的固定工作任务,不可能随时与博萨的爱好做完美的时间衔接。

    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多次,奥利弗-施瓦茨便发动他的人脉关系,从整个德国的音乐节找人帮忙。

    大作曲家懒得理他,人家觉得这是富人家的孩子在胡闹。

    于是施瓦茨拿着博萨给的充足经费,网罗了一帮子配乐师、酒吧DJ、后期音效师等等,大伙凑在一起,商量着,讨论着,争执着,把彼得-博萨的创意给弄得丰满起来,作出完整的一首曲子。

    从1991年年底到1992年现在,算上《仙境》在内,班得瑞攒了3首单曲。彼得-博萨原本打算,在1992年年底发行完整版的《仙境》专辑,但曲子数量严重不足,一张专辑需要10到12首,他差了一大半。

    以施瓦茨网罗的那支杂牌军创作团队,凑几首曲子是不难的,但彼得-博萨不答应,宁可迟一年推出专辑,也绝不能粗制滥造。

    为了这事,施瓦茨非常认真地表达了他对博萨的推崇和赞赏,夸他的严谨精神比德国人还要像德国人。

    作曲的进度不着急了,发行专辑的日程推后了,但另一件麻烦事来了,哥俩吵起来了。

    目前已有的3首曲子,其中两首是《仙境》和《仙境之歌》,彼得-博萨忽然决定,要把歌名改成《安妮的仙境》和《安妮之歌》,这一来,施瓦茨不干了。

    在陈文和霍莱到来前,施瓦茨对博萨说:“原来的歌名非常梦幻,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神秘之源。你加上一个女孩名字,显得品味掉下来了。”

    博萨说:“加上安妮的名字,才显得更有人间味道。”

    施瓦茨说:“我们说好的,创作天籁音乐,你怎么忽然间又想回人间啊!好啊,回人间是吧,我们去搞摇滚,去搞酒吧DJ音乐,那才叫人间!”

    博萨说:“你说的那些地方,不叫人间,那是世俗,是地域,是妖孽横行的地方。”

    施瓦茨开喷:“你少跟我抠字眼,我不同意你加安妮到歌名里。你要是再这样一意孤行,你我兄弟就没得做了!”

    博萨说:“可是我爱安妮,答应了她啊!”

    施瓦茨骂道:“我就知道你踏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