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起航(4 / 5)
“老板,周宝龙在繁荣村风评还不错,多数人对他都比较服气。”
“嗯~我也打听了。”陈家志沉吟了会儿,说:“那就在繁荣村吧。”
繁荣村的地租也很便宜,每年每亩两百元左右。
加上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补贴和建设力度都不小,对集体园艺场,市级和区级财政是直接一座补助80万元,同时还有基础设施补贴1000元/亩。
私人建场还没有给补贴的先例,但在周边沟渠、道路、喷灌泵站等设施上也有政策支持。
同时宝山区以前是传统粮棉油基地,机械化程度很高,有深入各村民小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在耕整地上可以直接用拖拉机,效率更高,只是要考虑排水沟的设置。
总体来说,总投资成本比花城更低,建场效率也不慢。
早点定下拿地,也可以趁秋天早点出第一批菜。
当陈家志把确定拿地的告知周宝龙后,繁荣村村委也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能力。
繁荣村有19个村民小组,大约1050户,耕地约3495亩,户均约3.3亩地,也就是说500亩地至少要搞定150余户人。
但繁荣村此前有大户承包基础,村集体也有数座工厂,还位于国内最大的城市郊区。
本地人种地热情不高。
当选定地点后,周宝龙领导的村委会和有关村民小组都召开了大会。
虽偶有波折,但最终也划定了一块连片的约580余亩的土地出来。
之所有超出计划,因为部分村民过于热情,与其把地租给不稳定的小菜农,大菜场好像更有保障些,租金也会微微高一些。
陈家志也主动提了提务工赚工资的事,结果引起一片嘘声。
很现实,鲜有本地人愿意下地干农活,还不如在家搓麻将呢。
开大会,搓麻将;
丈量土地,搓麻将;
签合同,按手印,搓麻将……
等走完拿地流程,陈家志把上海麻将也给学会了。
这时,村里的水稻也基本收割完成。
敖德海熟悉了环境后,也进入了状态,先是从花城要人组建管理团队,包括戚永锋、张卫东、黄山三对夫妻,以及数名熟练工都来了沪市。
一个工作班子便成立了。
再就近招聘劳务团队、与本地农机服务组织签合同,便能开展整地开沟工作。
沪市冬天冷,敖德海也想早点抢一茬秋菜出来,为此组织了工作会议。
“已经十月份了,雨水少,第一批抢播种的菜地沟不用开太深,早点播种为要务,在入冬前争取播100亩地以上。”
“品种计划了60天、80天和120天三种菜心,以及本地的上海青品种、菠菜、芥兰、芥菜、大叶茼蒿、板叶荠菜~”
“播种机也要再催一下总部邮寄过来,有播种机能减少后期间苗。”
……
各项安排井井有条。
陈家志只在最后进行了适当补充,比如冬天要换耐寒品种。
沪市的冬天寒冷,会给很多人冬天种不出菜心的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