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记得跑快点(2 / 4)

加入书签

bsp;   其去年开始就在花城东北部的从化筹建菜场。

    另外还有一家大型港资企业:从玉菜场。

    两者都是上千亩的大菜场。

    “从化~”徐闻香问徐和:“你去核实过了吗?”

    徐和点了点头:“找人打听了,东升在从化计划建设2000亩的菜场,从玉则是3000亩,但好像是地方主动引进的,给了很大的政策支持,除了水、电、路、通讯,还连续5年给300元/亩的地租补贴。”

    “政策力度这么大?”

    “嗯,从化前两年发动农民种菜,但品种、技术、销路都没有解决,农民种出了菜又陷入了失望和埋怨,有一年春天直接把蔬菜倒在了市政府门口~”

    徐闻香默然。

    “你找谁打听的?”

    “一个农办小组的朋友。”

    “你觉得陈菜农是怎么想的?”

    “他可能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写得很详细,怕我们不信,还特意举了东升和从玉的例子。”

    “从化只是一个例子,他肯定还有其它意向选址没有说。”

    徐闻香沉吟道:“而且,写了两套方案,我感觉他更倾向于两种结合。

    他写的第三点:相对目标销售地有优势,这指的就是番禺等城郊地区。”

    徐和挠了挠头,“那你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

    “不知道?”

    “感觉更复杂了。”

    “我们还是缺专家。”

    “我也找过农科院了,也是建议夏天要么闲置,要么种水稻,相比专家,我们更缺执行的人才。”徐闻香沉吟道:“有时间再约陈菜农来喝茶。”

    徐和说:“他可能不太愿意。”

    “聊天而已,看能不能从他嘴里套出更多东西。”徐闻香挥了挥手中的信笺纸,说道:“我感觉写得很好,很有启发,回头给其他人也看看。”

    这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即使是农科院专家,也更注重常规理论要素,相对忽略市场要素。

    陈菜农明显更偏向于实际市场,简单说就是如何赚更多的钱。

    只是,就第二套方案而言,他也只给出了从化一个选择,何况从化已经有了东升和从玉两个先入驻的港商。

    如果要重建基地,要么和东升、从玉竞争,要么重新选址。

    相对而言,留在江心菜场更简单一些,夏天空闲两三个月,这多简单省事?

    只是冬春菜价低,城郊的地租、人工等等成本涨得又快,现在还能维持经营,但再过两年呢?

    可能这也是东升往更远郊的从化转移的原因。

    看了看如获至宝的徐闻香,徐和想说点什么。

    一个酒店的总经理,老掺和这些事干什么?

    最后也只能摇摇头,除了酒店有江心菜场股份,堂姐还想参与更多夫家的生意,难说好与不好。

    说回来,陈菜农也有点本事,才见了几次面啊,就赢得了她的信任。

    在种菜这件事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