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一百万银(1 / 2)

加入书签

赵维祯并没有虚张声势。

他知道翠花就是慕紫苏的命,翠花若有三长两短,紫苏这辈子都不会再露出真心的笑容。

为此,他调动了盛都的人马,一半寻找端木毅的下落,一半寻找翠花的下落。

为了尽快找到翠花,赵维祯还颁下圣旨,提供线索者,赏白银五万。

寻找下落者,赏白银二十万。

直接将翠花全须全尾带到他面前的,赏白银一百万。

圣旨一下,盛都哗然。

一百万两是什么概念?

按天启王朝现在的物价来计算,普通老百姓一家三口,在无灾无难的情况下,五十两银子足够他们活上一整年。

是官位较高的朝廷官员,每年的俸禄也不过千余两。

这并不包括一些官员的灰色收入,以及他们名下在各省各地开设的生意和店铺。

即便是这样要,一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只为寻找一只五颜六色的大花鸟。

这对一些喜欢吹毛求疵的大臣来说,过分到了极点。

议政殿内,以户部尚书卢全友为首的几位大臣,对荣祯帝的旨意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

卢全友觉得陛下花这么多银子只为寻找一只鸟的决定荒谬。

“半年前陈州涨水,淹没了整整一座村庄,导致村子里绝大多数老百姓无家可归,辛苦栽种的农田也在雨水的肆虐之下毁于一旦。”

“朝廷得知此事,从户部拨了二十万两赈灾款,帮陈州老百姓重建家园,使当地百姓再次过上安定的生活。”

“一年零三个月前,渭州闹虫灾了,朝廷为了救济百姓,也从户部拨了款,当时的拨款数额是十二万。”

“还有不久前平水县发生地震,虽然伤亡人数不多,可还是给当地百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次地震,户部放出的款项是十八万。”

卢全友还要唠叨下去,被不奈烦的赵维祯沉声打断。

“卢大人,你一连列举了这么多案例,想表达什么?”

卢全友道:“近年来各省各地受灾的地区加在一起,所得到的朝廷资助,也不过百十万两银子。”

“可陛下现在却为了寻找一只鸟,便发出百万白银的县赏。”

“此事若传到民间,陛下维护起来的明君形象,怕是会毁于一旦。”

赵维祯被卢全友这番斥控给气乐了:“自朕登基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凭的都是自己的良心。”

“至于是否被天下人称之为是一代明君,朕不在乎。”

“朕只是活在当下的肉体凡胎,并没有高尚到不食人间烟火。”

“朕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不计代价要保护命定伴侣。”

“如若各省各地再有灾难发生,朕依然会恪尽职守,该救助的救助,该支援的支援。”

“但现在遇到麻烦的是朕自己,翠花之于朕,是比家人还要重要的存在。”

“从它失踪现在已经过去了数日,朕思亲心切,做出高价悬赏之举有何不妥?”

卢全友道:“不妥就不妥在,陛下口中所说的翠花,不过是一只鸟。”

“说好听一点,它是陪伴在主人身边的宠物,说难听一点,就是一只畜牲。”

“畜牲的性命再如何尊贵,也没尊贵到价值百万两白银。”

“岂有此理!”畜牲两个字,深深激怒了赵维祯。

“卢全友,你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龌龊的东西,说出口的话竟是如此伤人?”

“朕已经数次强调,翠花之于朕,比亲人还重要。”

“它在朕心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你用畜牲两个字来形容翠花。”

“朕可不可以认为,你在变着法来侮辱朕。”

每个人心中都有底线,赵维祯的底线就是,但凡受他照拂的,容忍不了别人说半个不字。

这卢全友真是胆大包天,张口闭口骂翠花是只畜牲,这和咒骂自己和紫苏有什么区别?

卢全友忙跪地解释:“臣怎么敢侮辱陛下?”

“臣只是在权衡利弊,提醒陛下莫要因小失大,为朝廷招来民怨。”

在卢全友的煽动之下,其他注重礼道的大臣也觉得陛下此举实为不妥,纷纷上前劝谏。

一个稍稍上了年纪的大臣说道:“臣记得,那只名叫翠花的大花鸟,是养在皇后身边的宠物。”

“在皇后还没有嫁进皇宫之前,曾为了这只鸟,伤过国公府的大小姐顾清漪。”

“那时的皇后还是侍郎府的三小姐,无论做出怎样出人意表的行为,都可以用少不经事来解释。”

“可是现在,她是天启王朝的女主人,万不能再为了一己之利,祸国殃民、劳民伤财。”

大臣们对陛下如此纵容皇后的行为是无法容忍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