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心绪难宁暗潮生(3 / 3)
>
望舒本想推拒,但见周氏眼中满是关切与不容置疑,心中一软,只得依从。
婆媳二人便在园中漫步,秋风送爽,菊香馥郁,倒也暂时涤荡了些许心中的滞闷。
周氏见她眉宇间依旧笼着轻愁,沉吟片刻,又道:
“一个人闷着容易胡思乱想,不若请刘氏过府来说说话?
她性子爽利,有她陪着,也热闹些。”
望舒知是婆母好意,点头应了。
周氏便立刻吩咐人去县令府上下帖子。
不仅是周氏,连小小的王煜也敏感地察觉到了母亲的异样。
这孩子虽不言不语,却开始有意无意地增加待在望舒身边的时间。
练武时,非要跑到望舒院里的空地上,一招一式打得格外卖力,时不时还偷眼瞧瞧母亲是否在看;
描红写字,也抱着文房四宝挪到望舒的书房外间,说是这里“安静”;
甚至还会磕磕巴巴地讲些从黎小昕那里听来的、或是自己编造的、并不算好笑的笑话,笨拙地试图逗母亲开心。
看着儿子那小心翼翼又充满期盼的眼神,听着他那些稚气未脱的“笑话”,林望舒心中猛地一酸,继而涌上一股暖流。
她这才惊觉,自己的情绪早已影响了身边的至亲,让婆母担忧,让幼子不安。
她素来自诩冷静理智,怎地如今反倒钻了牛角尖?
“风来挡风,雨来遮雨便是,尚未发生的事,空自忧愁何益?”
她暗自警醒。
那股萦绕不散的心慌,或许真是思虑过甚所致。
既然诊脉无事,王铮的消息急也无用,扬州之事尚未有变,她又何必先自乱阵脚,徒惹家人担心?
想通了这一节,她心中那团乱麻仿佛被利刃斩开,豁然开朗。
她伸手将王煜揽入怀中,轻轻揉了揉他的发顶,柔声道:
“煜儿的笑话讲得真好,娘亲听着很开心。”
王煜仰起小脸,见她眉目舒展,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真切笑意,这才放心地依偎进她怀里。
既定了心神,她便不再强迫自己沉溺于事务。
她想起自己穿越之初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那套疏通气机、强身健体的八段锦,竟已荒废许久。
于是,次日清晨,她便在自己院中,迎着初升的朝阳,重新摆开架势,一招一式,缓慢而认真地演练起来。
她这一动,竟似投石入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周氏见她肯主动调理身心,自是欢喜,也饶有兴致地跟着比划。
刘氏应邀过府,见此情景,觉得有趣,也加入了进来。
三堂婶王孟氏偶尔来串门,见她们婆媳并刘氏练得热闹,直说这法子瞧着和缓,适合她这年纪,也忍不住跟着学。
主母们带了头,下边的婆子丫鬟们,甭管懂不懂,见主子们活动筋骨似乎有益无害,也三五成群地在一旁模仿。
就连王煜和黎小昕这两个小皮猴,也把这当成了新的游戏,跟在后面嘻嘻哈哈、歪歪扭扭地比划。
起初,众人或多或少都存了几分凑趣、陪着望舒散心的意思。
她前些时日那强撑的平静下的憔悴,着实吓到了关心她的人。
但这八段锦动作舒缓,连贯下来竟也微微出汗,通体舒泰。
不过几日,众人便从“陪练”变成了“自觉修炼”,每日清晨,千户府的后院里便出现了一幅主子仆从一同舒展筋骨的和谐景象。
在这般闹哄哄又充满生气的氛围中,时光悄然流逝,转眼便到了中秋佳节。
这一日一大早,门房便忙碌起来,各种节礼与信函,远的近的,下属庄子、铺子管事们送来的,亲友故交遣人送来的,络绎不绝。
林望舒梳洗完毕,来到前厅,只见厅外廊下已然堆了不少箱笼筐篓,各色土仪、绸缎、吃食、玩器,林林总总,几乎要堵住去路。
几个小厮还在不断地从门外往里搬运。
看着这“堆积如山”的节礼,林望舒不由抚额,既是欢喜又是发愁。
欢喜的是人脉通达,产业兴旺,众人感念;
愁的是这许多东西,一一清点、登记、归类,再斟酌着回礼,又是一番不小的功夫。
中秋团圆宴要筹备,节礼要处置,还要顾及家人情绪……
这过节,有时反倒比平日更需耗费心神。
她望着那一片琳琅满目,轻轻叹了口气,这甜蜜的负担,也需她沉下心来,细细打理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