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对子的故事(1 / 2)

加入书签

赵宣凌并没有放弃,继续慢慢的拉近距离彼此之间的距离,继续引诱道:“好不好?”

董小溪微微点了点头,便任由赵宣凌拉着她去了小花厅。

忙碌了半个多月,终于铺子的事情都已经按部就班的差不多到了收尾的时候,随着时间流逝,也迎来了董小溪在天羽国的第一个新年。

从小年开始,平时冷清的穆王府也有些人间烟火气息。董小溪和董小川都是没有见过京城的春节,于是几人商议要出去好好的玩上几天。

赵宣凌可没有那么好的日子,他这几天都要进宫,虽然已经闭朝了。

董小溪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样子,就觉得很有过年的气氛。想想现代,也就是三十的时候和爷爷吃一顿团圆饭,然后就是守着电视等待那些一年一年陪伴着的节目。

初一一大早就要陪着爷爷回到老家,虽然老家已经没有什么亲戚了,但是周围的街坊邻居,也是相处很久,总要慰问一下。

初二的时候是董小溪就要去姥姥家那边看一看。她不是很喜欢去那边,姥姥对她算不得很亲切,听爷爷说当年她父母之死,姥姥根本接受不了,看到她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母亲,所以宁愿不见。

初三的时候就是董小溪最感伤的时候,每年的这天,爷爷都会带着她去父母的坟前。

没有毕业的时候就是给父母念叨她的学业,毕业之后就是说自己的工作。往往一说,就是半晌。扫墓回来,爷爷总会把自己一个人反锁在屋中。董小溪明白,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爷爷也从没有走出来过。

只不过是强逼着自己接受现实。这一天的下午,祖孙二人一人一间屋子,默默地悼念着心中所想、所爱之人。现如今自己在这里,也不知道今年等我春节谁会陪在爷爷的身边。董小溪的伤感很快就被打断了,因为赵宣凌从宫中悄悄的回来了。

看到赵宣凌的那一刻,董小溪觉得整个世界都仿佛被点亮了一般。

“你不是说你不回来了吗?”董小溪问道。

“知道这个你们在京城的第一个春节,我怎么样也要回来,带你……你们一起度过。今天京城南城可是有庙会,你有兴趣吗?”赵宣凌问道。

赵宣凌的回答让董小溪心头一暖:“当然有兴趣,你要带我们去吗?”

“那还等什么?走吧!”赵宣凌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

“王爷,你们这是要出去吗?”随着声音而来的莫锦绣穿了一件淡紫色的百褶裙,上面点缀着斑斑栀子花,头发应该是精心准备打扮过,规规矩矩无懈可击。

董小溪的心情在看到莫锦绣的那一刻,有些说不出来的低落。她心中说不出的难受,想要有什么事情发生能够绊住莫锦绣。

可是她看看赵宣凌又看看莫锦绣,其实他们才是夫妻,自己算什么呢?董小溪有意识的拉开她和赵宣凌之前的距离。

赵宣凌整个注意力都在董小溪的身上,怎么会没有注意她的举动?只是他没有想明白上一刻还好好的,下一刻怎么就换了一个人,莫名其妙的生气了?

赵宣凌并没有拒绝莫锦绣的请求,其实他根本就不在乎是不是多了一个人,于是众人就朝着府外的马车走去。

赵宣凌走到自己的马车前,没有等来董小溪,等来的却是莫锦绣。赵宣凌十分的好奇,等到用眼光寻找到了董小溪的身影的时候,只捕捉到了她登上了另一辆马车的背影。

赵宣凌觉得顿时有一种发不出的火气压在胸前,愤恨的登上了马车。

莫锦绣看到王爷并没有拒绝自己,十分高兴在春幼的搀扶下登上了马车,能够和王爷并肩坐着同一辆马车。

一路上二个人都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在生气什么,到了地方,董小溪的眼睛已经被热闹的街道吸引了。头顶上挂着各色的手工扎纸灯笼,有兔子形状、莲花形状,还有一盏很特别的走马灯样式的花灯。

董小溪看着那盏灯,猛地就想起关于走马灯的故事。那个关于八大家之一的著名人物,就是看到一只走马灯,娶得了娇妻,获得了成就。正是印证了那句诗: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董小川看到姐姐看着一盏灯发呆,走到她身边:“姐姐可是喜欢这盏灯?”

董小溪摇了摇头:“我只是想到一个故事。对了小川,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对联,你在他们五人身边学了一点日子了,正好说出来考考你。”

听到姐姐要考自己,董小川马上高高的昂起头,挺起胸膛:“姐姐尽管说来听听。”

“小川,骄兵必败。莫要小看任何人。”看到董小川那副样子,觉得应该打击一下他,以免心态不对。

“姐姐!”董小川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姐姐。

“你们在说什么?”楚少天一把揽住董小川的肩膀,好奇的问道。

“姐姐说要出一个对子考考我。”董小川回到道。

“对子?说来听听呗。”楚少天这个人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