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重返收银台(1 / 2)

加入书签

郑姓投资人一边说着,一边不着痕迹地抬了抬下巴,像是怕别人听不出他话里的潜台词,特意把“我们投资的私立高中”

几个字压得又重又慢。

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完全看向制片人,而是带着审视和揣度地扫向圆桌每一位嘉宾,仿佛在衡量哪一块肉更肥、哪一条鱼更好钓。

制片人尴尬地笑了笑,举杯遮了遮表情:“郑总,这个我们回头可以跟团队细化一下拍摄计划……节目是全国范围的校园主题,不太会单独为某一所学校做宣传,但——”

“没有但。”

郑姓投资人放下酒杯,打断他的话,“钱是我们出的。

节目组愿意配合,我们就投;不愿意配合,就找别人。”

这话说得极不客气,却偏偏裹着一层“商业合作”

的皮,表面上是再平常不过的市场规则,实则是赤裸裸的利益绑架。

李洛用筷子夹了一片鱼,慢悠悠地放进嘴里,嚼得很认真,仿佛对这一桌暗潮汹涌的气氛毫无察觉。

导演这边唯唯诺诺,半天放不出一个屁。

反而是节目组的副导演,一个从h国回来的华人,低低笑了一声:“郑总的意思我懂。

只不过——我们这档节目不是广告片,也不是定制短视频。”

他把酒杯转了转,声音淡淡的:“要是为了钱,就把内容做成商业植入,确实很快能回本。

只是——那样的话,《重返校园》这个品牌以后也就不必谈什么口碑了。”

李洛抬起头,震惊地看了一眼副导演。

副导演话一直很少,没想到这种时候居然态度这么拽。

乎想象的硬刚啊!

李洛转头问陈思言,“你们公司有投学校吗?”

陈思言想了想,回道:“私立高中好像是没有,希望小学算吗?”

有情怀。

李洛给陈思言竖了个大拇指。

旁边郑姓投资人听了副导演的话,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嘴角微微一抽:“年轻人说话挺直啊。”

副导演看了他一眼,态度和之前拍节目时大不相同,跟被夺舍了似的。

目光里甚至带着一点懒洋洋的嘲讽:“直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节目还是有点追求的。”

这话一出,圆桌旁的空气像是被突然抽走了几分温度。

制片人忙举杯圆场:“哎哎哎,咱们别上纲上线,今天主要是交流合作的方向,方向嘛,总有办法磨合的。”

郑姓投资人没有立刻回话,只是冷冷地看了副导演两秒,然后笑了笑,像是对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失去了耐心——而这个笑意,比直接翻脸更让人不舒服。

很快,另一个穿西装的投资代表插了话:“其实我觉得郑总说的没错,节目要生存,就得有商业化的思路。

比如,我们公司做的青少年篮球营地,每年寒暑假都有项目,要是能让节目组安排一期‘走进营地’的拍摄……曝光量一到,报名人数绝对翻番。”

说到这,他转头看向制片人:“我们愿意投两百万赞助费,但要保证镜头里至少有十分钟是篮球营地的活动。”

“十分钟?”

制片人心里咯噔一下——在一档时长不到九十分钟的综艺里,这意味着整整九分之一的时间被用来给某个商业项目打广告。

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李洛这时才慢慢放下筷子,懒洋洋地说:“那就干脆换个名字吧——《重返校园——带货特辑》。”

桌上好几个嘉宾忍不住笑出了声,有的是善意,有的则是幸灾乐祸。

西装投资人脸色微沉:“李老师是觉得,我们的钱不好用?”

李洛抬眸看了他一眼,语气不咸不淡:“钱当然好用,问题是得干净。

要是夹带了太多东西,这节目就不叫《重返校园》,叫《重返收银台》了。”

他话一出,制片人头皮一紧——李洛这种耿直的性子最近是越来越可怕了。

明明印象里,以前的李洛还是个非常圆滑好说话明事理的演员,最近几年可能是火了,脾气也大起来了。

在这种饭局上,把话说到这份上,是很容易让投资方当场翻脸的。

郑姓投资人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李老师,理想主义可不值钱。”

“可不值钱的东西,也不一定得卖。”

李洛淡淡回了句。

桌上的空气彻底安静了几秒,只有酒杯轻轻碰在桌上的声音。

气氛正僵着,坐在另一侧的一位中年女人缓缓开口:“其实,我倒觉得李老师说得有道理——节目的核心价值不能被稀释,否则很快会失去观众。

但资本是逐利的,投资人不可能纯粹为了公益来烧钱。”

她顿了顿,继续打圆场:“所以最理想的方式,是让资本觉得——他们的利益和节目的口碑,并不冲突,我觉得双方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这句话像一把润滑剂,把原本对峙的场面推回到一种虚假的平和中。

郑姓投资方听了,手指在酒杯边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