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没有班底就没有未来(1 / 2)
“爽!
真爽!
妹夫,你不知道啊,本王这心里这口恶气堵了多少年!
父皇今日在太极殿上骂得痛快,本王听着,比喝了十坛烈酒还痛快!”
话头一旦提起,赢高熙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先是把今日大殿上,赢世民训斥太子的细节,又添油加醋地复述了一遍,仿佛他自己也在其中出过力。
随后,又自吹自擂了一通,好似太子当众挨骂,全是他算计来的结果似的。
而李北玄听他语气昂扬的吹牛逼,心里虽然暗暗翻了个白眼,但面上却不显,只是笑了笑,时不时附和几句。
有李北玄这个捧哏,赢高熙说的更爽了。
足足宣泄了小半个时辰,才意犹未尽的收声。
随后,带着几分遗憾,闷声道:“可惜啊……父皇最终还是没把我大哥给废了。”
看着赢高熙满脸可惜的样子,李北玄淡淡地笑了一下,不咸不淡道:“殿下,废太子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废的?牵一而动全身,若无十足准备,贸然行事,动摇的是宗庙根基。”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不过这事儿我们也不必着急。
虽说他还戴着那顶帽子,可实际上,如今的东宫,和被废也没什么两样了。
失了人心,失了颜面,空有虚名,已是死局。”
赢高熙闻言,心中微微一震,旋即点点头,面上浮起几分快意。
可下一瞬,却也带着几许感慨道:“妹夫说得对……可惜了啊,本王不通谋略,身边也无人可用。
否则趁着这个机会,本王非要想个好法子,把那废物彻底拉下马不可!”
李北玄:“……”
骚年,这想法很危险啊!
李北玄看他说的咬牙切齿,赶紧道:“舅兄,万万不可冲动!
此时正是风口浪尖,东宫虽失势,但到底还是太子。
若舅兄贸然出手,不仅拉不下他,反倒要自家先惹火上身。
到时候,不光陛下震怒,怕是满朝文武,也要把殿下视作夺嫡的出头鸟看待了。”
“……嗤。”
赢高熙听得心口憋闷,狠狠哼了一声。
咬牙道:“本王又不是傻子,岂会不知其中关窍?”
“只是说到底,本王确实在谋略方面,略有不足。
身边也没什么可用之人。
孤掌难鸣,孤立无援。
若本王身边有人才,纵是三个臭皮匠,也能凑个诸葛亮!
可如今……”
赢高熙摇头叹息,语气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怨气。
而李北玄微微眯眼,看着赢高熙,缓缓笑道:“殿下如何说自己不通谋略?”
“谋略之道,不在于会写多少兵书文章,而在于能识时势,懂取舍。”
“你能想到现在不能轻举妄动,能忍住这口气,就已经比许多人强了。”
赢高熙原本眉头紧皱,听到这话,心里登时舒坦了几分。
先是得意地挺直腰板,随后又觉得少了点什么,忍不住又哼了一声。
语气里带着些许自满,却仍然掩不住那股遗憾。
人手啊。
还是人手不够。
虽然病愈之后,魏王府外已经常有宾客往来,甚至也有不少人主动上门投效。
但免费送上门的,哪儿有什么好货?
绝大部分都是来滥竽充数的蠢货,亦或者是想要借着他魏王的威风往上爬的小勋贵小官员。
所以赢高熙是一点都看不上他们。
可单打独斗,终究不能长久。
赢高熙心里很清楚,皇子要想真正立得住脚,仅靠父皇的宠信是远远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攒下自己的班底。
这不是他一人有此想法,而是自古至今,皆是如此。
几千年的朝代更迭,早就把一个铁律反复印证过无数次。
臣子押宝,皇子收人。
皇子还未即位时,若有人敢冒险辅佐,替其出谋划策,提供钱粮与人手,一旦赌赢,便是青云直上。
等到皇子登基,论功行赏。
位极人臣者,比比皆是。
比如汉代的刘恒。
本是偏居代地的王,按理说他这个冷门皇子,根本轮不到做皇帝。
可恰恰是因为当时局势骤变,他被迎入京师,成了后来的汉文帝。
而刘恒之所以能稳稳接过天下,就和他在代国时早早聚拢班底有关。
张武、宋昌这些人,都是他在代国时的旧臣,后来一直辅佐到他称帝,而宋昌更是因为劝说刘恒进京有功,最后被卫将军,壮武侯
再比如刘秀。
东汉光武帝当年,还只是南阳郡的一个小宗室。
起兵之初,手下不过千余人。
可他身边,却早早聚拢了一批死心塌地的班底。
邓将军邓禹,从草莽起一直追随。
而吴汉、贾复、耿弇等人,也几乎都是跟着他打天下的老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