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如何对付碎嘴子(1 / 2)
李北玄听完,抬眼看了梁士林一眼,语气不急不缓地问道:“嗯?怎么个不尽然法?”
梁士林本是小吏出身,惯于看人眼色吃饭。
此刻见李北玄语气宽和,心中稍松。
顿了顿,斟酌着词句。
小心却又带点跃跃欲试地开口道:“小人瞧着您的意思,似乎对这崔光耀颇为在意。”
“毕竟您前脚才问完刘知府的去向,后脚就跳过来问他,又追着问他跟清河崔氏有没有关系……这就不寻常了。”
他说到这,嗓音不高,却难掩一丝小得意,“所以小人斗胆猜了一下,这崔光耀八成是在哪儿,在您面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您起了疑心。”
“而能让您起疑心的,那可就不只是‘脾气太软’,也许这人……根本不是个软弱之辈,反倒是装出来的。”
“他先前说自己病、躲债、不露面,可能不是怕事,而是另有图谋。”
“比如藏着人、藏着账、藏着事儿,又或者……藏着一颗不那么安分的心。”
李北玄一听,顿时“啧”了一声。
饶有兴味地看着梁士林,挑了挑眉。
“哟,厉害啊。”
他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盯着那小吏,语气里带着几分戏谑:“你这脑子,不去做缉事,不去查讼案,可惜了啊。”
梁士林赶忙低头赔笑,嘴上说着“不敢不敢”,可脸上的那点小得意,却怎么都藏不住。
而李北玄看着梁士林,也是越看越满意。
嘴角都微不可察地翘了一下。
满意的原因很简单。
第一,这家伙比他原先以为的,要聪明一点。
不多,刚刚好。
脑瓜子不蠢,眼色到位,还能从只言片语中嗅出弯绕。
顺着李北玄一问再一猜,竟也能把个大概掂出来。
这在寻常吏员中,已算不俗了。
然而,他又不至于太聪明。
要真是那种心思通透、古灵精怪的滑头人物。
头一回被叫来审问时,就不会那样急巴巴地讨好、上赶着出头了。
而梁士林呢?
明明慌得发抖,却还忍不住想多说几句显摆显摆。
他那点心思……
怕、谄、慌中带着想搏表现的意图,实在是太容易看穿了。
太聪明的人,反而不会这么干净利落地暴露自己。
所以他恰好卡在那个“可用”与不“构成威胁”的交界线上。
对于李北玄这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性子来说,正合心意。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家伙性格里,还有个极其可贵的特征。
嘴碎。
问他一句,说三句。
不问他,也憋不住。
一有点机会就往外倒料,生怕自己说得少了,错过了邀功请赏的机会。
这种人不是那种惜言如金、城府极深的奸佞,反倒是最适合留在手边打探风声、清理杂务的好工具。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虽然不堪大用,但却极好用。
既然如此……
“小梁啊,那你说这晋阳城……”
李北玄拉长嗓门,语气吊着。
话没说完,眼神却意味深长地往梁士林那边一瞥。
果不其然。
梁士林立刻像被点了穴一样,眼神一亮,身子前倾。
哪怕还跪着,也下意识往前挪了半寸。
嘴皮子一抖,就止不住了。
“大人您是不知道啊!这回的晋阳城,真是我在衙门二十年,从没见过的光景!”
“按理说,每年冬里闹灾,谁不晓得?十年九灾嘛。下雪、冻粮、堵路、饿死几个,那都算寻常。但这回不一样!”
“今年的雪,是下得早、下得猛,可再猛,它也不过就是雪!可自打去年刚进十一月,还没进腊月的时候,就开始有人跑了!”
李北玄眉头一动:“十一月就开始跑?”
“对啊!”
梁士林连连点头,“一开始我们也没当回事,想着可能是乡下人嘴馋,跑来城里讨点吃食。或者是附近几个贫户扛不住,想着往南边投亲。”
“可后来不是了,大人,是真的不对劲!”
“到了腊月初,不是一家一户,是一村一村的跑!一庄一庄的走!”
“前几日在东市帮您清点物资的那批人您还记得吧?里头有两个叫刘三、潘狗蛋的,就是我老乡。他们老家在大屯村,是西北边紧挨着丘岭的村子。”
“那地儿……大人您可能没去过,地方虽偏,可是有水有地,有庙有市,往年虽不富,也不至于穷到要举村外逃的地步。”
“可这次,从腊月初六那天开始,大屯村就开始收拾家什,连夜往西边跑。”
“整整一个村子,二百多口人,说走就走,剩下的不是跑不动的,就是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老病残。”
听到这里,李北玄的目光,渐渐沉了。
“往西边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