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潞川乡绅赈灾录(2 / 2)
,那就等着社死吧。”
李北玄呵呵一笑,带着几分得意。
而赢高治抿了抿嘴,一时间居然有了几分悔意。
早知道……
不该让李北玄办的。
李北玄这一套,不能说不妙。
甚至可以说,妙得过分了。
不动刀兵、不用刑威,不强征、不抄家,甚至连“征购”这种假借公权力名义的半逼迫手段都没动用一分。
靠的只是人情、情绪、氛围、道义,再辅之以一点点操控、一点点宣传,一点点风声。
粮,就这么出来了。
这看起来光明磊落,合乎法度。
听起来也近乎无懈可击。
士绅们愿捐,百姓得救,朝廷赈灾的脸面也挂得住。
可赢高治清楚,这种做法虽合“规”,但绝不合“势”。
尤其是那什么《潞川乡绅赈灾录》。
一旦这东西流传开来,别说是潞川本地了,整个晋地士绅阶层,谁不噤若寒蝉?
他们最在乎的,不就是名?
他们可以不怕钦差,不怕吏员,甚至可以顶着州府官员的施压不出一文钱,可唯独不能被点名。
不能被说成富而不仁。
不能在子孙面前落下抠门冷血的骂名。
不能让族学里的蒙童私塾,拿他们举例当反面教材。
这就是李北玄这招最狠的地方。
它不在乎你有没有粮,也不在乎你捐得多不多,它只在乎一个事。
你有没有“跟上大势”。
而这个“大势”,是李北玄自己造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