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机械与工程学院(1 / 2)

加入书签

李北玄风中凌乱了好一会儿,拿着赢世民批的条子,久久回不过神来。

“准其所请,银五十万两,试建格物实验室一座。内帑支应,秋审前交中期成果。”

李北玄把条子翻来覆去看了三遍,心头有些五味杂陈。

五十万。

不是五百两,不是五千两,是五十万两。

他不是没见过钱,但这笔银子,是皇帝拿给他的,这就有点不同了。

尤其这钱不是拿来打仗,也不是修宫殿、买珠宝。

而是建实验室,养一帮学生、工匠、杂役、教师,做一件十年都未必能见成果的事。

“我嘞个豆,这是真要开启工业革命了啊……”

李北玄摸着下巴,少有的有些热血沸腾。

工业革命这四个字,李北玄平时没少把它挂嘴边。

但之前只是说说而已。

因为他知道这对于一个集权制的封建王朝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毕竟前世他也没少看历史。

辫子朝那会儿,康麻子、雍老四和乾小四都不笨,甚至比大多数人以为的还要聪明的多。

康麻子当年亲自学拉丁文、满文、汉文,还会微积分。

不是说说,是能跟传教士一起推演函数变化的那种“会”。

可就是这么个能做高数题的帝王,治下的普通百姓,识字率连5%都不到。

别说微积分,连加减法都不会的比比皆是。

一个能理解牛顿力学原理的皇帝,最后却连一所像样的理工学校都没建起来,为什么?

他不知道普及知识对国家有好处?

他难道不明白,培养技艺、推演规律、掌握火药冶炼、结构设计,能让国家富强?

他不是不明白。

而是不能去做。

因为康麻子知道,技术和教育一旦扩散,就无法收回。

到时候,民智一开、权力再分,整个封建统治结构就会开始崩塌。

所以康麻子选了稳定。

皇帝可以懂数学,王公大臣可以玩显微镜。

但老百姓只能种田、拉车、纳税、当兵。

这是一场精英对全体的封锁。

一个皇帝可以懂微积分,十个状元却不能看物理书。

李北玄越想越觉得荒唐,却又不得不承认那背后的冷酷逻辑。

技术,只有在权力之下才能存在。

而一旦知识具备了再生产的能力,那权力就必须让位于规律。

而赢世民这货……

果然不愧是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

如果说他不懂康麻子那一套,那纯粹是开玩笑。

赢世民坐在那龙椅上,一手握兵权,一手驭百官,城府比海还深。

他怎么会不明白理工教育的意义?

毕竟知识这东西,一旦脱离了宫廷与官学,开始在民间扎根,那就再也不是哪个贵人家独占的玩物了。

那意味着底层的工匠、寒门子弟,也可以读懂力学、懂化学、懂机器。

懂得多了,知道得多了,他们就不再容易被欺骗与摆布。

一旦人人都能掌握技术,那权力的天平就会自然倾斜,而不是由谁赐予。

这是一次从思想、制度、资源分配上彻底的去中心化。

赢世民会不明白?

他比谁都清楚。

李北玄甚至敢打赌。

赢世民当初之所以迟迟不松口,除了担心浪费钱,更担心的就是这个。

知识外溢所带来的结构性动荡。

但他最终还是松口了。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赢世民不是一时热血,也不是昏了头,他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理性决策。

他说“术为技艺,数为规律”,他说“空谈误国,实业兴邦”。

这就代表,他已经不再幻想靠几位忠臣、几个能臣,就能让这片土地熠熠生辉。

他终于意识到,这个天下不能再靠一个人,哪怕是他自己这样的皇帝,来掌舵未来的走向。

他愿意让出一部分控制力,把命运的分母分给更多人。

想到这里,李北玄心里对这个老狐狸,不由得又敬了一分。

不是敬他识才,而是敬他敢为。

在这个时代,一个皇帝若能果断放权,敢把皇室银库,掏给一个整天鼓捣奇技淫巧的年轻人,任他建实验室、讲力学、搞药品、办工厂……

那他,或许真的能走出一条与历史不同的路。

……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北玄就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几乎连轴转。

在课业、工地、研究所之间来回穿梭的同时,又开始着手筹建分院。

原本,化学院刚盖起来没多久,李北玄本来是不打算短时间内再开新院的。

毕竟开课就等于烧钱。

李北玄暂时还烧不起。

但现在不一样了。

赢世民给他批了钱了啊!

而且还是不用还的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