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给小刘写青词(感谢叶丶倾真情大佬(2 / 7)

加入书签

p> 贾悦亭笑道:“您几年前跟张继中合作的时候,也曾不吝夸赞一句问界的那位刘小姐,说她就是书中的王语嫣和小龙女。”

“我从投资人的角度讲一句,现在的内地文艺圈、娱乐圈已经快完全进入流量时代。”

“无论最早刘伊妃给商城打广告,还是用她宣传微博,最近的就是《问界农场》和那个什么‘双11活动’,其实都在利用她的流量。”

“路宽用她老婆串联各个产业,这一手玩了这么多年还在玩,没道理其他人不效仿。”

“只不过这部给杨蜜量身定做的清宫剧半道就要崩殂,问界做事也太霸道,还是叫人有些不忿的。”

贾悦亭直接把话挑明:“问界的影响力在资本、也在路宽的个人声望,我们邀请老爷子您入股,也是想借助您在文化界、在全世界华人的口碑和声量,替咱们乐视文化说说话、撑撑场,就这么简单。”

金镛哑然失笑,这是知道自己向来支持满清的立场,要请自己像当初捧小龙女一般,再捧一捧这个小郭襄啊

当然,更大的目标就是破除这位内地首富在文化界越发集权的话语垄断,这一次是清宫剧,下一次呢

如果每一次问界都有像模像样的借口来攻伐阻挠,乐视文化还产生什么内容还不如去造车呢!

关门歇业算了!

贾悦亭耳边回想起自己在公司开会时的这句气话,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突发奇想提到造车的,简直是被欺负得憋屈昏了头,胡言乱语了。

他面色淡然地看着眼前的老作家,以后者的脾气秉性,打打嘴仗的事儿就能收获不菲的投资回报,没道理拒绝。

况且金镛和其他人不同,他此前亲手创立的《明报》等企业已经全部脱手,现在的资产情况以信托为主,每年再收取一些著作权版税,“聊以过活”。

即便真的加入乐视文化,要他做的也不过是跟问界和背后的文化力量打打嘴仗罢了,路宽又拿捏不到他的什么产业命脉,还能找人套麻袋直接把老头打一顿

这种天降横财,老作家有拒绝的道理吗

贾悦亭是这样想的,也自信地告辞离开,临别前言明期待老作家的“雄文”,内地文坛和文艺评论界,需要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发声。

上午10点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客厅,在柚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金镛自客人离开后就半躺在藤编摇椅里,手边紫檀小几上的龙井已凉透,浮着两片舒展开的碧叶。

“老爷,今晚要不要尝尝客人带来的黄酒是你家乡风味呢。”林乐怡叫贾悦亭一顿游说更加心动,只是不敢力劝,只有旁敲侧击。

金老头哪里还不晓得她的小心思,只是此刻内心着实为难得紧。

自己本就已经耄耋之年,何苦来哉再去搅这趟浑水,那些往日的史观也好、论战也罢,终究都在自己的书中,拥护满清、厌弃汉明的观点自有一代代人被自己影响。

在这种敏感时刻露头去和小自己几十岁的年轻人互喷口水,何其不美。

可无论是乐视文化这位聚集了黑金投资的老总也好,身边陪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少妻也罢,有时即便是远超“知天命”的年龄,也想要感慨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窗外窗外九重葛开得正艳,攀着铁艺栏杆垂下几簇紫红,偶有蜂鸟掠过,振翅声惊不破满室檀香。

林乐怡见他沉默假寐,深叹了一口气刚想继续试探,金镛突然开口:“阿乐,去打一张路宽的相片出来。”

“老爷”

金镛笑道:“我来给他看看相,用我自究的‘观相察业’,得不得”

“还有心情顽乐呢!我去给你弄来。”林乐怡听他没有直接拒绝,心道有戏,忙喜不自胜地离开。

老头看得莞尔,继续闭目养神,他所谓的‘观相察业’,完全是自己做了这么多年读书人琢磨出的“小把戏”。

金镛是虔诚的佛教徒,于释教造诣颇高。

1976年金镛长子查传侠在美国自杀身亡,这对他造成了巨大打击。

在极度的悲痛中,他开始系统性地阅读佛教经典,试图探究生死之谜,自此入门。

金镛自己也学贯中西,于儒释道也多有涉猎,虽不能说如何精通,但总归能看出几分门道来,象征性地给人生决策做些指引。

佛学也是宗教,总有些神秘学的面纱,《佛说面相经》指出面相是业力积累的显化,《大智度论》详述佛陀三十二相的成因。

释教认为人的相貌是过去业力的外在显现,“相由心生”这个词,本就是来自佛教经典《无常经》。

这所谓的“观相察业”,在他自己的书中也多有体现。

譬如《天龙八部》慕容复的“交叉纹”对应阿修罗相,暗示其多疑性格;

虚竹的“一字纹”,源自《麻衣相法》与佛经融合的说法,代表心志坚定、福德深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