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你要做风清扬,还是岳不群?(5 / 7)

加入书签

气相对克制,毕竟龙映台的措辞也很收敛,属于绵里藏针,他也不好直接斩首。

但这样的论战并没有结束,正如前者所说,龙作家和相当多一类的公智本就是借着给这部电视剧挑错的机会讽刺时局,表达自己的正智立场。

这其中,楠方和自觉岌岌可危的乐视文化尤甚,本身也在做《还珠3》的湘台没敢参与其中,毕竟他们还是国营电视台,办台风格再“开放包容”也得有所克制。

龙映台被韩涵、余秋雨、易中天等国内学者和作家联合抨击,颇感孤立无援,决定打电话给老友求援。

与此同时,乐视文化的贾悦亭之前收买水军怒喷郑小龙,以及影射某人煽动挑唆名族问题的计划全部失效,盖因现在仍旧潜心在北美拍戏的路老板根本不会亲自下场,利用郑小龙就把京圈搞得自废武功。

乐视文化和楠方卯足了劲的发声像是拳头打中,甚至连郑小龙这个都伤不到。

这已经不是西方压倒东风,是如果让《太平书》的历史叙事正统地位确立,彻底叫郑小龙对《宫》所代表的辫子戏属于封建糟粕、文化垃圾的评价坐实,对明年即将上市的乐视文化以及头牌杨蜜而言就太不理想了。

看着网络上《太平书》引发的关于国内历史、文化、艺术的大论战,贾悦亭也想到了同一位份量颇重的人物。

而且对于这种以历史为骨、武侠为肉、奇幻为魂的复合型作品,他老人家最有发言权。

2009年11月9号,香江山顶道1号。

这里是香江传统的豪宅区,远离市区喧嚣,能俯瞰维多利亚港,视野极佳,隐私性强,有一位享誉华人世界的老作家在此处养老。

宅邸坐落于山坡上,绿树环抱,相对独立,邻近少有其他屋宅,非常宁静私密。

据老作家所述,自己从年轻时起就喜欢宁静的环境,以利于思考和写作,因此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在此安度晚年。

书房的躺椅上,头发稀疏的老作家正靠在躺椅上翻阅《资治通鉴》,手边一杯龙井氤氲着热气,那也是乡愁。

妻子在身边削着苹果,在他看书时从不打扰,只自顾自地动作,偶尔剜下一块来,不由分说地塞进他的嘴中。

老夫今年85,少妻才59,这种组合到老一般后者对前者在生活上的约束力都比较强。

特别是林乐怡和老作家在婚前就商量好不再生育,但通过协议条款保证自己百年后,最后一任“少妻”的继承利益。

老作家一向精明。

也正因如此,管家轻叩房门,得了她的眼神示意才进来汇报:

“金先生,湾省的龙作家今天打了不下五个电话,我一直回绝说您去了山里,您看……”

金镛尚未开口,坐在一旁削苹果的林乐怡便冷笑起来:“叫她使劲打便是,跟人家磨嘴皮子磨不过,找先生做什么”

“先生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等着颐养天年,偏叫她多嘴再扯进那么多是非里去。”

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我老啦,哪里还能到处鼓噪叫人讨厌呢请她理解吧。”

管家应了一声便离开,去厨房洗手的林乐怡反倒接到一个莫名的电话,转而有些喜形于色地回来跟老头汇报。

“怎么了捡着钱啦”金镛起身活动筋骨,扫了妻子一眼,这句话也是在自嘲玩笑。

他的抠门名声不小,香江不少人叫他葛朗台,倪匡曾玩笑讲金作家走路都要低着头,就想着能捡着钱。

当然,大作家自己是不甚在意的,钱都到自己手里便好。

“差不多。”林乐怡笑道:“张晓卿打来的,说内地那家颇有来头、准备上市的乐视文化,想同先生谈谈合作。”

“张晓卿现在业务蛮好啊,都往内地发展了。”老头在窗前甩手,头也不回:“怎么合作”

张晓卿是港股上市公司“世界华文媒体”的实控人,后者脱胎于金镛1959年与沈宝新合办的《明报》。

在90年代和世纪初金镛大幅套现走人,落袋10亿港币,把企业交给了张晓卿。

现在的他更多地是作为传奇创始人和文化符号存在,其作品和影响力依然是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牌遗产,但在资本和经营层面,双方已无直接瓜葛,只是和张晓卿私交颇深。

林乐怡走过来揽住他的手臂:“乐视文化愿意高薪聘请先生做他们文化项目的顾问,以a轮的价格邀请您参股。”

“参股啊这的确是送钱来了。”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继而道:“可这么大一块饼,我这口牙还啃得动啃不动啊”

乐视文化找老金实属正常,既能叫他给自己说话,还能像拉拢张一谋等人一样有份量颇重的股东,可龙应台这些人,为什么也在这样的关节想到他老金呢

除了他和湾省文化部门的关系融洽外,也因为自己在小说中一贯表现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