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史上最纯净爱情(感谢烟火与火焰上(4 / 9)
三胶鞋的特写,脚步轻悄如怕踩碎薄冰。
“还写山楂树呢”声音带着砂纸般的微哑。
静秋的身体一僵,过肩镜头下,老三宽阔的背影罩住她单薄蜷缩的侧影。
少女的视线却只敢落在他洗得发白、沾着几点油污的工装领口:“你……去哪儿了”声音细弱,尾音急促上扬,像断线的风筝。
“我以为你调走了!”
“二队柴油机坏了……走得急。”老三骨节分明的手摊开,带着机油黑痕的掌心托着一支新钢笔。
“这借给你用,等你明年回学校之前就还我。”他的话很委婉。
静秋垂眼,睫毛遮住眸色。
镜头下移,她搁在腿上的左手墨迹斑斑,指缝嵌着蓝黑污垢。
真是个细心的男子,上次就发现自己的钢笔漏墨了吧。
“我……”曾经也家庭优渥的静秋本能地感到自卑,只是又迅速被打断了。
“这是为革命省墨水,收下,绝不是送你。”
刘伊妃饰演的静秋终于抬眼同他对视,额前碎发随动作轻晃,露出可爱的细白耳廓:“我明天要回市里排练……”
老三心里一沉:“明天就走”
他有些失落:“去看山楂树吗给你的颜料在我包里,去试试”
“好啊!”静秋的双目晶晶仿佛冲破了昏暗的室内光线,再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绽放着别样的光彩。
“我……我的意思是要好好练习,好给县志画插图。”
老三笑出一口大白牙:“嗯,说得对,对别人都要这么说。”
静秋调皮地眨眨眼,这一方小天地里的默契叫她心安,仿佛有一种暖融融的私人情感藏匿于残酷的时代之下。
路宽饰演的老三的爽朗的笑,小刘饰演的静秋的调皮眨眼,都是在昏暗中灼灼发光的生命符号。
而他提到的颜料,又何尝不是为两个年轻的生命点缀了更多色彩呢
两人来到了山楂树下,这个全片的意象,自此也成为了这对男女情愫萌生的核心意象,将要贯穿全片。
快要入冬的山楂树光秃秃地没什么美感,老三笑容舒展,大白牙在夕阳下闪光,他卸下军绿色的地质包,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几块石头。
这些矿石不是革命题材所需的浓墨重彩的赤铁矿或蓝铜矿,而是色彩更加柔和雅致的:
一块是透着浅妃色的长石,一块是细腻如凝脂的白垩石,还有几小块边缘闪着淡金云母的页岩。
静秋蓦然想到了自己命途多舛的父亲,眼前的男子也如同他一般温厚纯良。
扮演者刘伊妃在这里并没有用画手替身,路宽给她进行了一个月的特别培训,后者足以应付这种电影难度的绘画镜头。
中景镜头中,少女低垂专注的脸庞,与男子研磨颜料的侧影构成柔和温暖的曲线。
小刘饰演的静秋在这一版中被赋予更唯美和浪漫的人物背景,粉丝们全神贯注地看着她骨节分明、因长期劳作而略显粗糙的指尖,小心翼翼地捏着笔杆。
秃笔尖蘸着矿石颜料在粗糙发黄的纸上缓缓洇开,描绘出枝干。
“这里……加点这样……会不会更好看”老三凑近了看,不敢指,只是试探性地轻语。
他呼吸的热气几乎擦过静秋微红的耳廓。
静秋没有抬头,嘴角却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嗯……”
她顺从地蘸了点那夹杂着细小云母的白色颜料,点在簇中央。
微小的金色光点在白中若隐若现,仿佛捕捉到了这一刻夕阳斜照在真实瓣上的神韵。
张一谋在这里设计了意味深长的镜头和构图对比——
全景构图中,镜头拉升至灰青色天空,光秃秃的山楂树枝桠如干枯的爪牙刺向铅灰色天幕,枯草在寒风中瑟缩抖动。
但在中景的笔下世界呢
在小刘扮演的静秋的笔下,摄像机低角度贴近画纸,柔焦镜头聚焦于静秋笔触下游走的粉白色簇。
画纸边缘外虚化的背景正是枯树本身,形成“现实枯枝”与“笔下繁”的残酷同框。
特别是静秋嶙峋指骨捏紧秃笔杆,笔尖却轻盈点染出瓣弧度,粗糙的手与细腻的画形成生命韧性的互文。
这一刻的韩山平,突然记起影片开场时罗老师和村长对山楂树开的舆论争夺剧情,再看着眼前的银幕:
枯树枝杈在镜头中被框定为“天然画架”,静秋的画纸覆盖其上,当风吹动画纸簌簌作响时,画中白仿佛在真实的枯枝上摇曳。
现实的惨败枯枝,在少女的笔下却生机盎然。
导演用视觉欺骗颠覆了罗老师灌输的官方叙事,让静秋笔下的纯白成为对历史谎言的无声抗争。
当然,这也是她的一个幻梦,预兆着无法完满的结局。
老韩知道,和路宽、刘伊妃的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