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给你一巴掌,滚!(4 / 5)

加入书签

p> 但光是舆论的持续发酵已让当事人陷入被动,若官方最终采纳批评意见,可能对其艺术生涯造成深远影响。

对于依靠个人ip的打造来维持各方面关系和商业帝国的农民艺术家来说,这是致命的。

晚上八点,这些年也见多了风雨的小品王在家里和小舅子喝着闷酒。

本来是要回东北老家的,因为这档子事儿,他还真的不能不留在北平,不然各方面关系不能第一时间联系上。

有些话和事情是电话里无法沟通的。

“姐夫,你说那几位领导什么时候能发话给咱解决问题”

赵苯山摇摇头:“不知道,这世道本就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这一下午你也见到了有些人是怎么说的了”

下午老赵也做了些针对性的反击,譬如请几家报纸杂志来家里做了采访,几位圈内好友的发声等等,但总归声量太小,而且也在考虑官方的态度。

实在是这种阵势大家都还没见过。

小舅子半天没捧哏,赵苯山瞥了他一眼,后者正抱着手机皱眉,突然面露喜色:“姐夫!”

“怎的”

“路……路总他发微博声援你了!”

“哦”赵苯山搁下筷子,半晌又叹了一口气,感慨这人情用得不值当。

也算是自己倒霉,怎么就遇上这档子事儿。

这饭吃了一半戛然而止,或者说很多个饭桌上的觥筹交错都因为路老板的微博暂时搁置。

再回来的时候,有人饮酒愈发畅快,有人却再也难以下咽。

同一时间,本就密切关注网络动态的李教授戴着眼镜,如临大敌地看着刘伊妃名为【维生素茜】的微博。

没错,洗衣机又蹭老婆的1600w微博粉丝了。

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此番他作为“意见领袖”对社会话题发表看法,核心话题其实跟女性同胞们更加切身相关。

因为李教授教授“高深理论”的受众,绝大部分都是女性,这是她主要的创收客户和引导对象。

但小刘的粉丝群体也绝大部分都是青春期女孩和白领女性,岂非是他引导舆论和戳破公智虚伪的最好课堂

用好女人去打坏女人!

温榆河府的书房内,刘伊妃正逐字句地欣赏老公晚饭酒后的讽刺大作。

——

朋友们,大年初一好,我是路宽。

晚上在家里小酌时,在饭桌上提起白天的舆论骂战,突然萌生了很强的表达欲,就像昨天的李教授一样。

当然,今天的话题也有关李教授和赵老师两位……

突然发现竟然没办法用同一个词来统一称呼两位。

李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著名作家夫人,有资深的海外游学经历。

但在《山楂树之恋》里和我与小刘演过对手戏的赵老师呢

除了演员,就是农民。

是否也因为如此,他的艺术表达手法和形式,才被各位口诛笔伐的“高级知识分子”所不齿呢

回到李教授的高论上来:

坦率地讲,如果不是她说给我科普“屁精”的另一层含义,别说我和赵老师、相信包括那些同性恋者在内的全国98%以上的观众,也未必有几个人会知道。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以后有同志们被用该词攻击,请记住罪魁祸首就是李教授本人。

谢谢您的科普。

在今天之前,我对李教授和她的作家丈夫有过耳闻。

因为我的家属小刘也是一位文青少女,她自然翻阅过所有文艺青年们都不会错过的小波作家的作品。

《沉默的大多数》、《时代》三部曲、《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等。

而就在我今天对她描述李教授对苯山老师的批评时,她很吃惊地告诉我:

这不对啊!李教授不应该这么大反应啊

当我问及原因,我这个孕后已经胖成熊猫的老婆艰难地翻出了小波作家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

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一句调侃:鸡多了不生蛋,女人多了瞎捣乱。

诶这是不是李教授最喜欢说的歧视女性和少数群体

首先声明,我绝对不认为小波作家是这样的男人,他有着有趣的灵魂,并且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

可这些,明明都是李教授最喜欢、也是这一次给赵老师戴上的道德高帽啊!

小刘惊讶道:小品中一句最普通不过的台词,为什么会被拿出来大说特说、口诛笔伐

就像李教授自己的作家丈夫说的话一样,这些口语本就是我这样的丈夫、和她这样的妻子都会拿来贬低取笑对方的小玩笑。

何以致于现在的舆论局面,似乎除夕夜里春晚台上的苯山老师,成为了站在人民群众对面的道德逆贼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