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说干就干(2 / 7)

加入书签

但随着剧情的开展,到最后静秋和老三感情以悲剧终结后回首,将会历历在目。

刘伊妃和赵苯山都靠过来看了这一条,张一谋按惯例鼓励了辛柏青,又和老赵笑谈了几句。

“赵老师,太棒了,没说的。”

赵苯山呵呵笑道:“那年头我记忆犹新啊,这种感觉不算难找,我即兴加了几个动作,要是不行咱再来一条。”

张一谋摆手:“够了够了,这条已经很棒了,再多也不好,毕竟不是我们的主题。”

“适可而止、适可而止。”

小刘有些纳闷地戳了戳身边的男子,低声道:“我没怎么看张队长的人物细节,给我分析分析呗”

路宽给老婆稍微解释了两句刚刚这一段的精髓。

“山楂树开的都是白,但是罗老师一定要讲:因为英雄被埋葬树根,所以这棵山楂树开的是红。”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队长是不能反驳、也不敢反驳的。”

“赵苯山饰演的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时代符号,他是被中断的乡土叙事者,是带着沉默的历史创伤。”

“本质上罗老师对他的话语权挤压,和他一系列动作表情的细节表达,是被规训的乡土灵魂在正治叙事前的战栗,你带着这样的体会再去联想。”

思忖了几秒,小姑娘看苯山大爷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她很期待接下来的对手戏,无论是张队长赵苯山,还是母亲溪美娟。

艺术总归是需要交流的。

演员自身的阅历限制了表达,但通过观察老艺术家对角色历史纵深感的塑造,能弥补年轻演员在时代语境理解上的不足。

这种互动中形成的表演张力,也能突破剧本预设的情感阈值,实现角色关系的有机生长。

对于在表演之路坚持探索的小刘而言,这部电影带来的裨益将非常大。

中午12点40拍完最后一场戏,剧组休息放饭。

再是和谐的剧组也是一个小社会,一到吃饭、休息等时间就显示出差距来。

场务推着不锈钢餐车穿过片场,群演已经像沙丁鱼般挤成长队。

油浸土豆丝、肥肉炒莲白的塑料饭盒被迅速分发,米饭压得死硬,多数人蹲在电线杆阴影下或道具箱上进食。

不过大家都没有太大的意见,群演基本都是当地村民和县里的务工人员,包伙食还给工资,在穷乡僻壤已经待遇很好了。

几个老戏骨跟张一谋一起坐在简易的塑料餐桌和塑料凳边,有条件的助理自己送饭,无所谓的随大流吃一些即可。

也不是耍大牌好排场,有的演员的确有自己的身体原因或者身材保持需求,没办法跟剧组一起进餐。

就像《历史的天空》中的汤姆汉克斯,在金陵拍摄后期,有专门的营养师给他搭配饮食,以保证瘦身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群演和基层叫生存性进食,中层演员可以维持有限的体面,顶流明星们就是精致的隔离了。

譬如路宽和刘伊妃。

他们在从江城租来的一辆改装房车里吃着饭,这辆车也就是临时使用,等月中哈维送的豪华房车到了再替换。

不过全剧组现在都比较理解,自从张一谋严令禁止剧组拍摄、用餐、住宿范围内抽烟,大家即便不说,也都心知肚明。

这位内娱顶流小应该是怀孕了。

加上这刘晓丽平时动辄给剧组买水果加餐搞福利,几乎没有人嫉妒、说闲话。

就像路老板说的一样,耍大牌是要求超出身份的待遇。

平心而论,他们的排场真的已经很小了,如果不是刘伊妃怀孕,就像在《天空》剧组,这些特殊待遇都不一定有。

小刘正一边看下午的戏份、琢磨台词和动作细节一边吃饭。

北平的营养师团队搭配的食材,再通过刘伊妃小姨周文琼帮着在江城和当地的采买,最后请当地外聘的厨师烹饪出来,每日准时送到片场。

今天是清蒸鳜鱼、清炒菠菜,以及保温桶中撇净油的土鸡汤,甚至三菜一汤的标准都没到。

小刘吃得慢条斯理:“嗯,这杂粮饭也挺不错的。”

“你说要控制体重,小路找的营养师团队就一周让你吃几次杂粮,说是升低一点。”

刘伊妃笑道:“我一点没瘦,路宽跟我一起吃都瘦了好几斤了。”

“你还想瘦这两个月能保持小幅增长就很好了,你现在是两个人诶姑奶奶。”刘晓丽有些要拍案而起的架势。

现在都什么情况了,竟然还想着瘦

她戴上眼镜掏出个棕色封皮的笔记本:“我跟你说啊,昨天我才跟这个营养科主任医师唐大夫通过电话,每个月要监测你的孕期代谢指标,什么血、铁蛋白之类的,动态调整蛋白质与碳水比例。”

“还有小路找的运动营养顾问、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