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他的时代到来了!(原创奥运为雪糕(7 / 13)

加入书签

演伯格曼所称的“推开那扇大师的门”,在东亚文化语境下就是从“匠气”到“化境”的跨越。

在今天之前,被黑泽明寄予厚望的北野武还没有太深的感触,而伯格曼对路宽的评价是已经伸手触碰到了这扇门。

此刻的北野武心中即便有所明悟,但却无奈地发现,无论是他还是半岛的导演,都很难跨越文化母体的厚度差异。

即便他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历史文化上,对于东亚国家处在极致的统领地位。

黑泽明的《乱》再宏伟,终究是改编莎士比亚的“借来之火”;

而他自己的《座头市》再凌厉,也不过是武士道美学的盆景式修剪。

日苯艺术家们因为地理疆域的桎梏和由此形成的国民性,仍旧在不断向内发掘。

三岛由纪夫剖腹的决绝、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的孤寂,皆是对“小”的偏执雕琢。

而他这位中国的好友,已经肉眼可见地在触碰“道”的层次,便如这惊才绝艳的开幕式上半场——

绣口一吐,便是千年文明的长卷。

岛国格局,难容大江。

浮世之樱,怎敌泰山

鸟巢内再次陷入一片黑暗,精通中国文化的北野武不由得又充满期待。

如果把上下半场看做是中国的宋词,上阙已然如此恢弘震撼,那下阙又会如何呢

中国的现代,能够呈现出对等的锐意峥嵘吗

站在调度室屏幕前的总导演路宽稍稍松了口气,上半场最后时刻的led屏倒奇迹般地没有“如期”出现黑块,只是轨道稍有些卡顿。

幸好有安排好的常规工作人员在边上手动解决,这些工作人员都伪装得当,不是特意放大镜头看不出端倪。

看着高潮后陷入沉寂的九万人体育场,这一刻的他也有些微微紧张起来。

因为下半场是他的大考。

现代部分的节目几乎都被他推翻,把单调的钢琴弹奏去掉,太极也转移到了上半场。

下半场,是前世北平奥运会开幕式唯一真正地被有理有据诟病的“虎头蛇尾”,也是他这一世参与其中的核心任务。

特效和电影科技是他的特长,路宽希望自己结合了最前沿技术的现代部分文艺汇演,能够和上半场形成叙事平衡。

鸟巢深邃的黑暗中,一点微弱的、纯净的蓝白色光点在场地最深处亮起。

紧接着,第二点、第三点。。。如同被无形的引力唤醒的星辰,数千个光点次第绽放!

那是身着特制航天服的演员们,他们身上的微型led灯在绝对黑暗中,勾勒出人体的轮廓,却又迅速超越了人体的界限。

光点在移动、汇聚、流淌,地面巨大的led屏幕上,仿佛银河系的旋臂在缓缓转动。

看台上的刘伊妃跟身边的张纯如解释这是led裙的创意变种,突然场地中间又幻化出北斗七星。

由光点组成的清晰勺状图案熠熠生辉,像是中国航天人探索苍穹的“眼睛”。

背景音乐渐起,弦乐与合成器交织出宇宙的空灵感。

电视机前,央视解说周涛的声音低沉:

“观众朋友们,这是展示现代中国航天精神的《星河之梦》,此刻,鸟巢正在书写一部光的史诗。”

“九万双眼睛共同见证的,不仅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更是中华民族千年问天的当代回响!”

“看!光之洪流正在勾勒北斗七星的图腾。从张衡浑天仪到嫦娥探月工程,从郭守敬测星台到北斗全球组网,中国人从未停止解析寰宇的渴望。”

“日前,国家航天局公布了下个月的神州七号发射任务,我国航天员将会首次进行太空出舱的尝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伴随着周涛的解说,一束银光刺破夜空——

那是“神舟七号”火箭的虚拟投影,从场地边缘拔地而起,尾焰拖曳出璀璨的光痕。

观众席爆发出惊呼,仿佛亲眼目睹了即将在九月升空的真实发射。

火箭升腾至半空时,废弃的助推节段骤然炸裂,化作万千星辰。

同时,地面led方阵亮起,3000名演员身着嵌有微型led灯的特制航天服,如银河倾泻而下。

他们手臂联动,灯光如呼吸般明灭,瞬间勾勒出螺旋星云,又重组为地球轨道。

威亚吊起的“太空舱”缓缓降落,舱门开启,一名“宇航员”凌空跃出,在无重力般的悬浮中完成太空漫步。

场地中央,一座直径15米的巨型地球模型缓缓升起,表面实时投影出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京沪高铁飞驰的轨迹、三峡大坝的雄姿。

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后去触碰地球,一点星火突闪,投影上的圣火瞬间从雅典卫城燃至珠峰之巅,再沿长城蜿蜒至鸟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