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他的时代到来了!(原创奥运为雪糕(4 / 13)
青铜编钟与量子芯片在历史维度上的和弦。
一个多小时的垫场表演结束。
7点50分,各国领导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进场,鸟巢仿佛瞬间化作沸腾的熔炉。
东北角的学生方阵突然掀起人浪,红色t恤组成的洪流如岩浆般奔涌;
港澳台同胞观礼区爆发出夹杂粤语与闽南语的欢呼;
来自灾区的孩子们踮起脚,小手将荧光棒摇成星星点点的银河。
与此同时,全球的时区被同一道光束串联:
东京银座的巨型屏幕前,穿和服的少女咬住章鱼烧竹签;
巴黎蒙马特咖啡馆里,留着莫西干头的艺术家突然放下苦艾酒;
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屏下,华尔街精英们松开领带,在等红绿灯时仰头惊叹;
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天台,赤脚少年们围着老式电视机,兴奋异常;
就连暂时停战的加沙地带,某个被炮火削去半边的阳台上,裹着头巾的母亲悄悄调整卫星锅角度,让孩子们第一次看清没有硝烟的焰火。
7点59分,鸟巢场顶的环形屏幕突然熄灭,整个场馆陷入黑暗,九万多双眼睛一齐看向场地中央,时空在这一瞬间凝滞。
看台上,刘伊妃不由得攥紧了张纯如的手腕,仿佛能听见自己脉搏与倒数秒针共振的轰鸣!
最先击破黑暗的是蔡国强的焰火,从鸟巢边缘绕场一周后化作一团金灿灿的火球,直击场地中央led上的日晷。
这尊沉睡三千年的礼器被点亮,东方雄狮在这一刻睁开了巨眸!
晷针震颤,光斑游走,映亮环绕它的两千零八尊缶身,蟠螭纹在幽蓝led灯带中苏醒,恍若周天子宴饮诸侯的礼器自地宫破土重生。
咚!
第一声击缶炸裂,似盘古斧劈混沌。
随即两千零八条银甲臂膀同时挥落,筋肉贲张如龙脊起伏。
每尊缶重逾六十斤,缶面蒙着鞣制百遍的秦川牛皮,军士以掌为槌砸向中央,声浪裹挟着《论语》古调冲天而起:“有朋——自远方来——!”
2008名战士们很好地贯彻了导演组要求的面带微笑,一阵演奏后突然站立不动,如同被施了定身咒的青铜兵马俑。
这刻意为之的停顿,是路宽精心设计的“呼吸感”——
全世界的观众们都不禁屏气凝神,随即便是缶面上银光闪烁,相对的长方形方阵上,出现中文和阿拉伯数字的“60”。
与此同时,战士们的脚底开始变换着姿态各异的二十四节气的剪影,这是相比上一世的重大改进之一。
鸟巢的观众们仿佛被一颗子弹击中,集体陷入短暂的失语,随即九万人齐齐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欧洲和北美,某些在奥运会解说过程中大谈人权问题的主持人,也骤然失语。
这种磅礴大气到了极致的东方美学,并不是他们的眼界和历史底蕴可以想象得出的。
伴随着“10!9!8!7!。。。”的倒计时欢呼,所有人此刻都成了声浪中的一粒尘埃,在华夏文明的青铜回响里震颤、飘摇、重塑。
洛杉矶酒吧里的的昆汀;
看台上的坂本龙一和北野武;
纽约工作室里的马丁斯科塞斯;
在今年的奥斯卡“惨胜”路宽的科恩兄弟;
中日韩几乎所有的成名导演,都感慨万分地看着这一幕。
普通观众们眼前的热闹,在他们眼中,变成了一部仅凭开头就足以载入史册的传世之作。
瑞典法罗岛,伯格曼刚从午睡中醒来,88岁的他坐在木屋的藤椅上,枯瘦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历史的天空》的dvd。
看着画面中的倒计时结束,眼前激荡着一位位在他口中曾经“走进过那扇门”的导演大师的身影。
黑泽明、布努埃尔、费里尼。。。
他的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就艺术家必须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而言,如果中国能够出一位电影大师,世界上应当没有任何民族的艺术家堪与之相比。
伯格曼眼前的鸟巢的灯光突然又熄灭,当击缶而歌的余韵还在钢梁间震颤,29枚巨足已踏破云层。
它们以精确到毫秒的节奏次第爆破,每2秒一步,从永定门经天安门、穿故宫,向着鸟巢奔袭15公里。
这不是烟火,是光阴具象成的巨人,踩着中轴线七百年城脊,将“第29届”的铭文烙进千年帝都的夜空。
此刻,神州之上,天地共祭!
故宫角楼飞檐刺破火光,箭垛后的保安仰头怔立;
胡同里摇扇的老者指天对孙儿呢喃;
长安街车流骤停,的哥探身车窗用手机对准云霄。
当第29步重踏鸟巢穹顶时,九万人的呐喊与五环焰火齐爆,中轴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