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说出你的恐惧(4 / 7)

加入书签

她在17岁就开始痴迷伯格曼,赢得他的信任后受邀上岛,费一年时间拍出了《伯格曼的小岛》,让观众看到了更真实的伯格曼。

金发美女很得伯格曼的信任。

后世李安来到这里朝圣自己的偶像就是她的居中介绍,还有因为李安的影响对伯格曼极度崇拜的汤唯。

她在2014年和韩国导演金泰勇来到这里的一处农场,举办了私密的婚礼。

玛丽妮对这位东方导演是有认知的,从《异域》到《返老还童》都在欧洲热映。

但以路宽偏商业片风格的电影,能得到伯格曼的青睐还是很令她惊讶,也许她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伯格曼的人了。

“走吧,今天天气不好,我们要先飞到哥特兰岛,再乘船前往法罗岛。”

路宽欣然从之,跟着两人坐上一架小型直升机。

坐在略显逼仄的机舱往下看,不远处哥特兰岛特有的红色木屋颜色靓丽,在对比度极高的蓝天白云之下突出而不突兀。

身处茫茫天地之间,路老板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等开往法罗岛的船只渐渐离开码头,看着海天融为一体的缥缈壮阔和波光粼粼的静影沉璧,青年导演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天地之悠悠。

“小心。”

甲板竖到岸边,路老板小心翼翼地踏上这片无数导演艺术家向往的热土。

映入眼帘的广阔草场,不知名的斑斓的野,远近的低矮农场房屋,一切都是如此的返璞归真。

法罗岛因为伯格曼而变得非常有名,每年6月在岛上会举行伯格曼周向他致敬。

伯格曼的故居后来成为了博物馆,让国内外所有电影业从业者、研究人员和记者能够来这里写剧本、写小说、搞创作。

“又一个来看那个色鬼老头的,一个连手枪都打不了的老头,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一个牵马的农夫从三人身边走过,很不巧这是一位会讲英语的反伯格曼主义者。

路老板听得目瞪口呆:“他们。。。”

玛丽妮无奈道:“伯格曼在电影上是大师,但是他的风评的确不大好,这些教徒很蔑视他。”

伯格曼的私生活风格说起来同路老板有一定相似之处。。。

2013年有一部瑞典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叫《打扰伯格曼》。

影片的主演名单里有几十个全世界知名的导演,包括张一谋和李安。

这些普通观众眼里的大师在纪录片里,表达自己对于这位大师的认可和评价。

但有一位拍摄过《狗镇》的冯提尔是这么说的:

伯格曼曾对我说过,他年轻时曾在瑞典文化的最高殿堂——皇家歌剧院里打手冲。

这个恶习一直到了70岁都不能停止,有时候得等萎缩的水袋休息几天再充盈起来。

。。。

伯格曼的一生有5个老婆,9个孩子,史诗级数量的情人。

他每部电影的女主角、女配角,接触到的一切能够引起他艺术眼光去审视的女性,都会成为目标。

都说艺术家是天才和疯子的混合体,也许对于这位世界公认的电影大师,还有另一个属性:

变态。

法罗岛的常住居民只有大约500人,岛上没有银行、邮局、医疗设备和警察局,道路也少。

老管家载着路宽和玛丽妮开过石子路和一片土路,这才抵达伯格曼的住所,从外面看也就是一个农家小院。

“滴滴”两声鸣笛,一个身材佝偻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出来,神情淡漠。

“芬威,把院子后面的牛屎铲掉。”

电影大师面对着和熹微的日光仍旧有些睁不开眼,这是长期剪片的导演都有的毛病。

“你就是路”

“我真不喜欢仰着头看你,我年轻的时候跟你差不多高。”

还没等路老板答话,伯格曼就冲几人摆了摆手:“进来吧。”

玛丽妮看的惊讶异常——

今天也许是伯格曼近十年来说话最多的一次了,还是同甫一见面的东方青年导演。

伯格曼的住所没有会客的地方,他基本没有客人,也不见客人。

玛丽妮扶着他,三人在一处由谷仓改造成的小型电影厅里坐下。

他在这里收藏了4000多卷录影带,每天午休完会雷打不动地开始坐着看电影,持续了四十年。

影厅里光线黑暗,屏幕上还放着静音的《返老还童》。

路老板的心情有些激动。

他竟然看了不止一遍!这可是伯格曼啊!

虽然他没有李安对伯格曼那样的疯狂的痴迷,但从前世在电影艺术中折戟沉沙,成长到现在能够面对面地跟全世界的顶级大师对话。

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激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