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奥组委的邀请和特效准备(4 / 6)

加入书签

运会的讨论。

博客网还设置了一个专题,供热心网友推荐和选择喜欢的导演,只不过没有搞排名那一套,得罪人嘛不是。

毕竟是民族的百年梦想,风头和热度已经盖过了一切内娱新闻。

网络上众说纷纭,呼声目前最高的是李安,无论是欧洲三大还是奥斯卡他都荣誉在身,又成名多年。

然后是路宽和陈开歌。

前者年轻了些,但今年的风头实在太劲,把一众老前辈都显得黯然失色。

但是因为没有主持大型晚会的经验,质疑他专业性的网友也比较多。

陈开歌的《无极》在12月中旬全国首映,现在是他过往口碑的弥留期了。。。

当然,选择了陈导,你就选择了诗人,也很浪漫不是吗

老谋子就不提了,目前还是贬大过褒,还在恶评如潮的发散阶段。

不过路宽心里清楚,他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者,水平和经验摆在那儿。

其他还有总政歌舞团的张继钢,这属于专业对口操作,今年春晚技惊四座的《千手观音》就是他参与的作品。

路老板浏览了一会儿就打开文档,审阅今天发来的《塘山大地震》的前几页剧本。

与此同时,华艺总部的办公室里,一场同样主题的讨论也在进行。

“小钢,试一试吧你还是有希望的。”

冯小钢有些心动,这可是奥运会啊,哪个导演没有在世界舞台上组织大秀的野心

只不过自己和网络热炒的几位成名导演比,实在是有些相形见绌。

他的电影还是纯商业片居多,讲究的是叙事结构和节奏,相对来讲在艺术性和美学设计上涉猎较少。

奥运会这样的舞台,要真是比拼文化和艺术设计,他还真有些露怯。

只不过周军不希望他往后缩,《塘山大地震》已经失手了,他心中不好的预感更甚。

如果路宽真的报名参加开幕式方案设计,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最后入选。

不然自己这段时间想尽心思,用尽诡计针对他的布局都会一触即溃。

一个最后可能做到奥运会总导演、副导演的艺术家,代表的就是国家的形象。

出于面上舆论维稳的需要,是不允许任何意外和波折出现在他身上的。

王大军笑道:“周总都这么说了,小钢你就试试,重在参与嘛,横竖是个露脸的机会。”

“对啊,我们的优势就是群众基础,谁有我们小钢这么多年贺岁片积累下来的观众多啊”

“而且就跟明星讲咖位一样,你跟李安、张一谋这些人同台竞技,无论是输是赢,咖位首先就是平齐的!”

王小磊这两句话说到裤子的心趴上了,后者龇牙直笑。

周军一锤定音:“那就先这么定,尽快组建团队和报送材料吧!”

他当然知道裤子这样的商业片导演在这种大型活动中的弱势,但有他参与就能获知更多一手消息,便于他针对路宽下绊子。

有人在作恶,有人在做事。

醉心于《塘山大地震》前期准备工作的路宽,正带韩山平和姚建国在北影厂视察进度。

姚建国是塘山方面电影项目工作处负责人,专门负责对接问界方面的各项工作要求,予以协同配合。

这几日路宽和上个月参加的柏林影展的评审会主席罗兰沟通过,他是《后天》、《2012》等灾难片的专家,在特效技术上非常有发言权。

从成本和画面表现考虑,《塘山大地震》的特效手段主要分为两块。

第一种,是像《2012》那样的cg方式。

纯cg的优势,首先在于便于还原历史原貌,在真实场景的搭建还原度不够或者有技术难度的情况下,必须使用cg。

其次是便于随时调整优化,不像真实场景的搭建,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做出来就尾大难掉。

但纯cg的劣势也有很多,比如制作周期长,在高帧数相机下的瑕疵会比较多,即使是当今世界最好的特效技术也不能免俗。

第二种是cg加模型的搭配,优势就是比纯cg更加真实,但搭建模型的成本较高。

为影片质量考虑,路老板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案。

在《大地震》中,除了70年代塘山的几条主要街道场景需要复原外,在塘山实地还有一个影视基地。

cg之外的大型模型场景需要在彼处完成。

今天三人看的主要是小型模型的前期赶工情况。

北影厂摄影棚里,补天映画的谢宁亲自领着他们参观。

“现在主要赶工的就是两个场景,路导要求我们必须要在剧本完成之前就做出来。”

“一个是大地震之前整个塘山的街景和全貌,另外一个就是震后的场景。”

“因为这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