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内娱地震前夕(3 / 7)

加入书签

手底下几十口子好演员,要什么样儿的挑不出”

“哎,这事儿我和大哥不是没跟小钢提过,但是《夜宴》是要出海、走全球发行的大片啊!”

王小磊竞争对手路老板举例:“你看《异域》,他路宽手里只有千把万美元,都要硬着头皮去请莱昂纳多。”

“《夜宴》的投资高达2500万美元,不找拿得出手、出的了海的大牌是真没把握收回投资啊!”

王金哪里肯信他的鬼话,拿出国内第一经纪人的架势,猛得一拍桌子!

“王总,华艺不能这么做事情!”

“哦,你请大腕可以,哪怕请国外的我们都没话说。”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冯小钢是宁愿找荣幸达的周讯和张紫怡,也不愿意用我们自己的两个兵兵,这像话吗”

“张紫怡我姑且不讲,周讯在票房上又比她们强到什么地方去”

王小磊默然无语。

事实上,一个影视公司内既有经纪业务,又有影视业务是一件很矛盾的事儿。

因为两个部门的立场是不一致的。

拍电影的导演只想把电影拍好,衡量的第一因素肯定是演员的适配性和票房号召力。

毕竟电影亏了,倒霉的是他们。

但是经纪部门会想着法儿地把自家的演员往里塞,不管是不是合适。

他们也要吃饭啊

经纪人如果连这种自家出产的片子都争取不到,艺人怎么看她

在问界之所以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陆垚按照路老板的指示,给每个人艺人都规划了发展路线。

你胡戈现阶段就是古偶和电视剧多一些,偶尔上上电影客串一下;

你苏畅就是小妞电影和角色适配好的央视、旅游卫视剧,没有就安心在北电学习打基本功;

还有宁皓和黄博、徐争三人的绑定,张松文的厚积薄发,王保强甚至都派到了彼时关系尚可的华艺这里拿角色。

今年的《天下无贼》大爆,他的傻根形象也顺利出圈,光一季度的代言就接了三四个。

当然,问界用兵兵演《单身男女》,明面上也是一种利益上的交换。

毕竟也不总是打打杀杀嘛。

总体来说,问界的精品影视作品不缺,所以每个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

问界也不逼迫他们当牛做马去给公司创收,而是按部就班地培养。

后世2005年王金被橙天挖角,《夜宴》的矛盾就是导火索,但归根结底是公司经营理念的问题。

其实王金带着艺人出走对于华艺是件好事,如果让路老板来选择,他反倒希望王金别走。

自她走后,华艺在经纪业务这一块打破了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反倒是蒸蒸日上,几年后顺利上市。

九十年代初,王金中戏毕业,在一个旅行社做小职员。

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贵人,也是自己在戏剧学院的同学张静林。

这位张静林就是87版红楼的晴雯。

晴雯的老公苏越是港资的天星唱片的负责人,她介绍王金入职,后者在这里学到了那会儿领先内娱很多年的港台艺人的培养模式。

也就是典型的家庭保姆式经纪人。

比如霍文熙之于谢霆风——在谢霆风眼里,霍文熙几乎是姐姐一样的存在。

王金的第一个服务对象是陈道名,那会儿他刚刚通过《围城》荣获飞天奖。

但陈道名人有些清高,在片场和资方、同事的沟通中常常闹得很不愉快。

王金情商过人,很快搞定了他,随后又在热播的电视剧《无悔追踪》中认识了李彬彬。

李彬彬入彀,又给她介绍了任泉,接着是尤勇、胡君、刘威等等。

那会儿内娱能把港台经纪人那一套玩得转的只有王金,她由此名声大噪!

她开创的保姆式经纪人此后被很多人模仿,一直到被现代经纪制度取代,内娱开始向国际标准看齐。

何谓保姆式经纪

记下每一个艺人的要求和习惯,提前准备好所有东西,从饮食到洗澡水温度都要一一过问。

大概在2000年左右,在李彬彬的引荐下,王金和大小王约定:双方各出75万,成立华艺太和文化经纪公司。

王金旗下艺人全部改签到华艺。

只不过这段蜜月期过得很快,就像是一个家庭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不大对等的夫妻,总会有些隔膜。

华艺虽然这两年一直和问界在艰难对抗,但总体上是在稳中有升地发展。

特别是近期在周军的操盘下和互联网资本的结合,两边的矛盾愈发突显。

周军是要奔着把华艺尽快打造成内娱第一家上市的娱乐公司。

这就要求经纪业务集团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