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果断联合(2 / 2)
明白。点点头道:“我信我的兄弟。”这一句便是千言万语也难抵挡。
赵兴浑身上下摸索一便。还真沒有什么特殊的信物。突然感觉到袖子里一物。当时眼睛一亮。摸索了一下竟然掏出一个小小算盘來。见两人愕然。不由嘿嘿笑道:“当过一段管家。便有了这个东西。这东西先生和三叔熟悉。就是他了。”
大家也不多说。陈策赶紧叫來躲在门后警戒外面的那个小杆子。低声吩咐一遍。那小杆子一脸郑重的双手接过赵兴的算盘。还有紧急草草写就的一封信。给陈策深施一礼。然后拔腿跑了出去。
耿奎赵兴陈策站起。三人对视半晌。然后一起躬身施礼低声郑重道:“拜托。保重。”然后三人分头匆匆各行其事。
米脂北城。就在城门不远处。一作规模巨大的庙宇。层层叠叠的殿堂屋宇静静的在厮杀烽烟里矗立。
明代盛行佛教。原因是洪武帝的出身关系。从朝堂到地方官府对和尚那是青眼有加。一般的庙宇里多有朝廷恩赐的庙产田土。也有规定的佃户耕作。官府也时有补贴赏赐。再加上明代官绅仕宦以致平民百姓大都笃信佛教。虽然也出现了几个笃信道教的君王。但是毕竟还是深得民心的佛教占了上风。更是在这个天灾**不断的时候。人的心里更加的恐慌。心理上更加需要一种对现在苦难的无奈和对來生的寄托。不论是上到皇帝嫔妃达官显贵大户官绅。还是下到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对庙宇道观多有膜拜布施。即便是走投无路的流民。还是穷凶极恶的杆子也尽量不去抢掠庙门道观。所以佛门道观还是一块世外桃源。
于是就在这喊杀冲天。血流成河的时候。这座大庙依然沒被杆子惊扰。只是现在也避免惹祸上身。庙门紧闭不见一个香火游人。
耿奎和赵兴步上高高的台阶。举起手來轻敲庙门。但庙里却沒有人答应。仔细听听却有微不可闻的脚步声急匆匆响过。耿奎一笑。加大了怕打力度。然后大声道:“老和尚。老相好的來了。怎么还不开门迎接。”
这一嗓子下來。如洪钟撞响。惊得庙里一阵鸡飞狗走。脚步声乱。耿奎更是大笑道:“老和尚。让那赵大海出來。我带着一个朋友要见他。”
这下子。庙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很久之后一个苍老的声音喧声佛号道:“阿弥陀佛。施主。不知道您带來哪位朋友。要找赵施主。”
耿奎大声道:“有个赵兴兄弟。要寻他家赵哥哥。若是在就出來说话。”
赵兴连忙上前。轻声道:“我。赵兴。赵家哥哥可在里面。”
这一声又是一阵鸦雀无声。但细听却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小声问答。不一会。在寺庙墙上探出一个头來。赵兴抬头。却不正是赵大海的一个亲兵。这才长出一口气。喜出望外道:“可算找到了你们。外面的兄弟可是担心死了。”
那卧牛山亲兵见是赵兴当时也是高兴万分。刚要说话。但转眼看到一身官军打扮的耿奎就颜色大变。
赵兴忙解释道:“兄弟不要惊慌。现在耿奎兄弟已经是山寨一员。我们是奉了军师之命赶來会和赵大海当家的。”
那卧牛山兄弟闻听此言。很小心的伸长了脖子往远处的街道看了又看。见沒有什么异样。再次隐沒了身心。不一会庙门吱呀呀开了一个缝隙。赵大海大步走出。
一见赵大海走出。赵兴快步上前仔细打量。一见他安然无恙。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赵大海见耿奎。本是熟人。上前拱手道:“不知道现在我是叫你将军还是叫你兄弟。”
耿奎大大方方上前道:“将军不敢。已经是兄弟了。有话咱们进去说。以免被外人看见走漏风声。”
这一说。赵大海便放了心。赶紧拉着耿奎进庙。随即庙门哐当关上。
耿奎随着赵大海进庙。就见在寺庙的大墙之下。是一排排手握刀枪严阵以待的杆子。期间还夹杂着护院家丁装束的。众人与庙祝略略打个招呼。然后跟着脚步匆忙的赵大海直接奔了庙后禅堂。刚一转过过道。倒是把耿奎吓了一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