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四面皆敌(2 / 2)
千五百人哗变那就是大祸事。”
众人闻听当时一愣。但想想真的出现这样后果不由各个面色大变。现在自己这些人马。按照吕世的要求。加在一起才不过两千出头三千不到。那乡勇就占了整整一半。真要哗变那就万事皆修。
“那军官。。”
“军官就更是杀不得。”吕世还是摇头道。看看大家诧异迷惑的表情。又见这独角怪也和自己绑在了一起。于是。吕世也不隐瞒与他。把自己从耿奎那里得到的消息。仔细的给大家分析道:“原先我们是盟军一部分。杀了个把军官胥吏。那也有不沾泥顶缸。官军报复围剿。也一定先拿不沾泥开刀。我们还可以缩起脖子來。悄悄抓紧时间练兵发展。但这次我们独立阻挡官军。我们就走到了台面上。这些千户所的百户什么的无所谓。问題就是那个总兵。那可是边军之人。大明边军大多以将门和姻亲联系。非常抱团。也非常顾惜颜面。我们如果杀了这个总兵。那就要激起边军的强烈反应。边军现在沒有腾出手來。等冬天一來。蒙古鞑子退去。那官军正好拿我们开刀。尤其刚刚耿奎兄弟言道。那张家堡漏网之鱼张元。也已经得到消息。对外放出话來。如果有破卧牛山的。将额外悬赏五万银子。”
大家闻听。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最要命的是。这厮放出话來。言道我们这次破了张家堡。在他家里收缴了五十万白银。还有十几万石的粮草。言明。山寨一破大仇一报。这些原本他家之银钱尽归破寨之人所有。自己分文不与索还。”
在场之人全部变得哑口无言。只剩下一阵阵的吸气声了。
张元。真的狠毒啊。合计五十五万的银子的赏格。哪个不动心。且不说别人。就是那些有实力的杆子若是得到这个消息。都会与卧牛山山寨为敌。只要打下卧牛山。就是最少五十万的银子纳入囊中。这个买卖怎么不让人疯狂。
除了各路杆子。想來冬天无战事的边军也会很乐意搀和一脚。
现在的大明边军。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
吕世记得在自己读的一段历史书中记载过这样一段对边军的描写:万历以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拖欠军饷的情况越來越严重。加上官吏的克扣。士卒能领到的饷银就很少了。在明末灾荒连年。粮价陡涨的情况下。士兵的生活更陷于绝境。天启七年八月。陕西巡抚胡廷宴的疏中说:“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逃;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
崇祯年间。卢象升任宣大总督时。在巡视山西边防后给朝廷的报告中说:“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那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且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袴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
在另一件奏疏里。他又说:所辖之军。其饷银自去年十一、二月到今。分毫未领也。各军兵虽复摆墙立队。乘马荷戈。而但有人形。全无生趣。往时见臣督临。犹跪路跪门。纷纷告讨。此番则皆垂首丧气而已。彼其心岂不甚苦。势岂不甚危。情岂不甚迫。盖知臣无以应之。讨亦如是。不讨亦如是。故付之含泪不言耳。微臣知此。亦不觉泪从心底出也。况时值隆冬。地居极塞。胡风朔雪。刺骨寒心。微臣马上重裘。犹然色战难忍。随巡员役。且有僵而堕马者。此辈经年戍守。身无挂体之裳。日鲜一餐之饱。夫独非圣明宇下苍生、臣等怀中赤子乎。铤而走险。所不忍言。立而视死。亦不忍见。一镇如此。三镇可知。”
只要一战破了卧牛山。那边军一镇一年的接近一年的吃食就全有了。这样饿狼看到这样一块肥肉怎么不疯狂扑上。
更何况现在的三边榆林镇就归延安岳和声管辖。岳和声这回丢了米脂。闯出这么大的祸患。那一定要找一个杆子遮挡自己的过失。现在來看。原本想用不沾泥顶缸已经不可能了。现在自己已经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这真是怀璧之罪了。
面对即将疯狂扑上的群狼。卧牛山怎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