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民情(1 / 2)
荆城,柴湖乡南三十里。
“嘶.....”
蔡远山骨头缝里都透着酸疼,每往前挪一步,脚底板那新磨出来的水泡就和粗劣的草鞋底子摩擦一下,滋味别提多难受。
他浑身汗臭,已半个多月没洗过澡,准确来说之前的也不算洗澡,顶多是跳进河里涮涮而已。
蔡远山随手找来一根树枝,有点短不怎么趁手,只能凑合用。
随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前面那歪歪扭扭的人影那歪歪扭扭的人影。
他们和他一样,是从蜀地撤回来的辅兵。
回到江陵的这一路他们运气不错,还能蹭到船。
然而荆城是位于汉水之畔,自江陵回乡的这二百多里,便只能步行了。
仗打完了,上头是这么说的。
可对他们这些被征发来的辅兵而言,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熬命。
胜利是属于那些精兵们的,是那些将军们,是朝廷的王公贵胄们的。
而他们呢?他们是什么?
是搬运粮草辎重的牛马,是挖掘壕沟营寨的工蚁,是收敛掩埋战场上那些破败尸骸的清道夫。
想起收殓尸骸,蔡远山的胃里就是一阵翻搅。
那场面,令人难忘。
叠在一起的,断手断脚的,没了声息的,瞪着眼望着灰蒙蒙天空的,不胜枚举。
多到后来已经麻木,他只凭着一点本能,拖着、拉着,把他们扔进那一个个土坑里。
“嘿,远山!”
正发呆之际,身后有人用臂窝挽住了他的脖子。
蔡远山听见声音便知,这是同乡的郑大福,只听耳边传来调侃:
“你这走路姿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瘸了呢!”
“瘸了倒好了。”蔡远山苦笑,“下回县里再征徭役,看我是个瘸子,说不定就放过我了。”
“你他娘的莫非是个天才?郑大福捧腹大笑。
说着,他伸手递过去一根树枝,“这根长一点,拿着顺手一些。”
蔡远山一时无言,半晌才接过树枝,“多,多谢。”
郑大福抬头看了看天色,接着了看前方的人群:“再休息一晚,明日应该就能回乡了。”
蔡远山稍稍一愣,抬头问道:“你这么着急回去吗?”
“不然呢?”郑大福笑道,“难不成在在外面混个半年,回去后发现我妻为我添了个儿子?”
“我不是那个意思。”蔡远山说完,沉默了。
此番伐蜀,大福家“运气”不好被抽了两丁,他的弟弟二福被军队派去填壕,死在了江州。
二福去年才刚娶妻,孩子还没来得及要就被征发徭役,踏上西征之路。
如今伐蜀战役完美收官,可他却永远留在了那个陌生的地方。
蔡远山佩服郑大福的乐观,要是换作自己,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老母和弟妻。
入夜,百十号人来到汉江西岸,等待明日摆渡过江,江那头便是荆城的地界。
“终于他娘的快到家了!”
篝火旁,李二牛指着若隐若现的汉水对岸感慨。
“回去之后该好好种地咯。”有人跟着说道。
另一人却是面露愁容:“是啊,今年春耕都荒废了,今年的赋税只能靠冬麦,唉...希望老天保佑啊。”
这时,张闰土冷笑一声:“种地?想得美哦,今年伐蜀,来年呢?我可听那些个兵家子说,朝廷有意对扬州动兵。”
“还打?”蔡远山插了进来,“我们这才刚刚回乡,气都还没喘一口呢。”
张闰土食指朝上:“这个由不得你我,那是上面考虑的事,你我这等人能左右什么?”
“那……那咋办?”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声音里带着哭腔,“我阿母就我一个儿子,我要是没了,她可咋活.....”
蔡远山心中叹气,伐蜀要用荆州人,灭吴还得用荆州人,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次他是侥幸活下来了,可下次呢?
“不想再被征走,只有一法子。”这时,一直沉默寡言的郑大福突然开口:
“回去之后,散了。”
“散了?”
郑大福点点头,眼神中带着无奈,这是蔡远山从未见过的模样:
“活不下去,那就只能跑了。”
“跑哪去?家里的地都不要了,跑外面更活不下去!”有人反驳道。
郑大福道:“只要想活命,总有办法。可以北上襄阳甚至是南阳,投个大户人家做佃户,总能活下来。”
“这......”众人沉默无言。
郑大福忽然露出笑容:“谁说一定要打仗了?都别板着脸啊。”
有人松了口气,跟着附和:“是啊是啊,咱们在这自己吓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