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刘禅笑杀司马昭?(1 / 2)
“好儿子!”
刘备大喜过望,紧紧按住刘禅的肩头。
刘禅忍着痛,附和着挤出几分傻笑。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
“当阳公,当阳公!”
刘备疑惑皱眉:“什么公?”
“呃......”刘禅连忙去寻找声音的来源,却不知从何处传来。
“当阳公...当阳公....”
那声音还在催促,刘禅愈发心虚,扭头皱眉一吼:“别喊了!”
小宦官吓了一跳,连忙跪地:“当阳公饶命,奴婢该死!”
刘禅回过神来,发觉自己躺在卧榻上,感受到后背的湿凉。
平复了下情绪,他才看向跪在地上那人,问道:“何事?”
小宦官忙道:“您该赴宴了。”
..........
承武二年(251),夏六月。
今日之宴以宴请蜀汉降人为主,大魏这边作陪的大臣份量不算太重,多是此番随驾出战的年轻一代。
吏部尚书散骑常侍司马昭、军师祭酒中书侍郎钟会、尚书兼散骑常侍裴秀、骠骑将军夏侯肇、屯骑校尉夏侯度等人皆在席间。
蜀汉降人则以刘禅为主,另有宗预、廖化、张翼、谯周、郤正、张绍等十余人。
众人分次坐下,宫人开始上菜。
天子未至,司马昭便率先招呼起来,颔首看向刘禅,问道:“当阳公入蜀多年,可还记得荆襄佳肴是何滋味?”
刘禅出于新野,从小颠沛流离,童年是在荆州度过的。
不过那么久远的事,他哪里还记得,面对司马昭的寒暄,他拘谨一笑:“若非天子,我恐怕这辈子都无法再品尝故地佳肴啊。”
司马昭抚须大笑,魏国群臣亦笑。
蜀汉旧臣们的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
有人暗暗叹气,有人面露悲容,又小心翼翼地藏着。
陛下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真的没心没肺?
司马昭复又看向刘禅:“敢问当阳公,荆州鱼和益州鱼,哪种更合您的胃口?”
刘禅一时不答。
司马昭笑道:“依我之见,荆州鱼定不及益州鱼肥美,不然当阳公如何长得这般白胖?”
“不不不,让司马常侍见笑了。”刘禅连忙解释道,“我自幼便是这副体格,断不是因为蜀地......”
话没说完,殿内再次响起了笑声。
司马昭捋着短须,暗暗观察着众人的神色。
此番他是带着任务来的,所谓政治试探。
虽然刘禅和他的后人八成会如山阳公那般作大魏的笼中鸟,但人心隔肚皮,总要瞧一瞧才能让天子放心。
这时,裴秀唱起了“白脸”,对刘禅道:“司马常侍平日里就爱说笑,当阳公莫要在意。”
“岂会,岂会。”刘禅如坐针毡,赔笑一声。
就在这时,通事郎走了进来,大声道:“天子至!”
众人收敛神色,正襟危坐。
夏侯献穿着一身蜀锦制的衣袍,缓缓而至。
“拜见陛下!”众人道。
夏侯献坐到御案后,目光扫了一圈,抬起酒杯道:“诸位,先共饮此杯!”
“共饮此杯!”众人回敬。
放下酒杯,夏侯献先是看向今日宾客的正主,含笑问道:“当阳公路途劳顿,身子可还吃得消?”
刘禅诚实地说道:“不瞒陛下,臣上了年纪,身子骨大不如前,这一路疾行,身子骨快要散架了。”
夏侯献没忍住笑,你一路坐船来的,我又没亏待你,这也能累着?
看着憨态可掬的刘禅,夏侯献又问:“当阳公是哪年生人?”
刘禅道:“建安十二年。”
“哦?”夏侯献奇道,“竟与朕同岁?”
刘禅抿嘴尬笑。
说话间,有宫人来到刘禅面前,在他面前的小案上摆了一道菜——一道蒸鲫鱼,上面洒满了花椒、茱萸。
这是蜀地自秦汉以来便初步形成的菜系,所谓“尚滋味、好辛香”。
刘禅见状,急道:“臣诚心归附,断无蜀鱼之思。”
夏侯献含笑道:“此乃成都宫中庖厨所作,朕早就想尝尝这蜀菜了。”
刘禅赔笑。
夏侯献不再看他,拿起筷子准备吃鱼。
这个时代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辛香的味道多是由茱萸所制成的香料提供的,这玩意也叫越椒”、“艾子”,辛辣微苦。
味道嘛,自然与后世演变上千年的味道相差甚远,不过凑合解解馋吧。
司马昭吃不惯辣,这会儿在那里“斯哈斯哈”起来。
夏侯献却吃得津津有味。
整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