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阵痛(2 / 3)
开始会出现旱情,您要是不信可以下去走走,对今年的雪灾还有未来几年向那些有经验的老农了解一下,看看他们的说法?”
“我们的农业专家了解就好啊。”
“唉,有时候,术业有专攻说的就是这一点,他们在有些方面还可以,可是,在老祖宗传下来的观星和气象的异状方面就差了,我们东北还好些,全国的其他地方会因为干旱的灾难,人们的生活会更艰难。”
“繁星,你跟我实话实说,你是不是得到了什么小道消息?”
“没有,在这方面我就实话实说,今年我们在靠山屯做了充分的准备,才会提前将庄稼给收了回来,没有一点点的损失,可是,有些话您也是知道的,不能说,也不能让大家产生慌乱,可是,在您这个位置上就不同了,明年要为今年的大雪灾做准备,开春就开始建设基本的农田灌溉系统,存水,修水渠等相应的设施修筑,这样是符合上级的管理的,为秋天的干旱做准备。。。”
“这方面我是可以做,年后,我也是想着让苏冬梅到省里来帮我,有些人那是真的提不上来,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就拿今年的秋收来说,真的是掣肘,让我的政令都是走不出省里,你说我闹心不?”
“呵呵,今年的秋收不就是血的教训吗?利用今年的实际状况进行细化,为了明年的农村生产做准备,这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做准备,只有,老百姓能够吃上饱饭,人们的需求也是会不断地提高,比如说服装,食品,生产工具,娱乐工具还有一些生活物资啥的,您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哈哈,我明白了,人们的生活好了,需求就会加大,也就是你说的工业时代的到来,你说舅舅说的是不是?”胡为民开心了。
“就是这个道理,您比如说种地的各种机械化工具,农村的工作开展起来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是不是需要改善一下生活,再比如说吃点好的,肌肉,猪肉,牛羊肉,这些是不是要丰富起来?”
“那倒是,必须要丰富,丰富。。。。那不就是要在养殖业或者是相关的生产上下功夫,只有,保证了人们的生活供应,社会的进步就会上一个台阶?”胡为民就像是小孩子一般的开心,他也是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孟繁星帮到这里也就够了,再说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现阶段还是要循序渐进,一步步稳妥地前行,毕竟,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在做事,都害怕。
大家在做事上都是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地不要做错,那也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原则,原则性的东西谁都是清楚在一个框框内是不会出错的,只要是不出了这个框子就好。
这也是一种悲哀,看似大家都是在忙忙碌碌可是,这样的忙碌也是有着他的弊端,这个弊端就是抑制了一些新兴的产业发展,让社会处于一个看似繁荣,其实,是一个惰性的状态,而让所有的人都是不敢去捅破。
“舅舅,我拿现在的真实情况做一下比喻吧,我们靠山屯的蔬菜大棚和秋季冬储的饲料这两件事情来说,如果,想要将这些进行推广的话,那就是需要有文化,有能力的人走在了前台上,目前的很多的农村都是知识处于匮乏的状态,那么,顶在前面的是那一批?”孟繁星说完这些就笑了。
“当然是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
“对呀,当然是下乡的知青,那么,知青上去了,会给当地的人们的一种感觉会是怎么样?”孟繁星再次发问,这也是他想推广知识的补习班。
“知青上去了,知青上哪里去?”胡为民不解了。
“当然是被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给借调了,政府的那些职员又是不熟悉这些,他们也不能踏下心去农村种植蔬菜或者是做青储,那你说让没有文化知识的老农民咋整,这不是在难为他们吗?”
“可以组织他们学习啊,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你看着是明摆着的事情,可是,有些有文化的知青已经是上调了,剩下的文化知识可是很匮乏,你让他们去教孩子或者是扫盲可能吗?”孟繁星终于是引导到位了,这也是她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前做扫盲和育儿教育。
“你这个臭小子啊,这里堵着你舅舅呢?”胡为民笑了。
“舅舅,做好了这些,以后咱们全省的人民会铭记您的功绩,会给您立碑,这也是我们和国家的发展规划,那就是让我们的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应有的教育,没有文化,那是阻碍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的最大绊脚石。”
“这一块上我会在近期好好安排一下,说真的,那些下乡插队的知青是真的浪费了,看着靠山屯能够盖起了学校教室,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学习的地,说起来,靠山屯的老少爷们都是欠你一个人情。”
“我没啥的,只要是真的将孩子们都扶持起来了,下一代的生活会更好,我们的国家发展会更快,我们这一代就是要给下一代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必须要做垫脚石,否则,他们以后的生活和环境那就是没有改进的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