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太上皇入朝堂(3 / 4)

加入书签

“启奏陛下,臣也要状告几位王爷,飞扬跋扈,目无法纪,聚兵封锁官道,並且袭击晋王车架,如同谋反,臣还听闻京城有童谣,藩王回京,民生凋零,若是入朝,改天换日,臣以为,诸位王爷有谋逆之举,请陛下严查。”

“你,你,洛云侯,好大的胆子,”

郑王脸色一变,怒斥道,

“陛下,洛云侯在京南行屠城之举,获罪於天,动摇大武根基,京城还有民谣传,艷阳高照,红日轮迴,云侯屠城,天下大祸,分明就是说洛云侯”

郑王还未说完话,就听到龙椅上传来武皇的呵斥声,

“好了,堂堂宗亲藩王,怎如市井之徒一般,尔等的事,隨后再议,既然京南民乱平定,不知诸位爱卿,如何处置京南各郡。”

明摆著是拖延,文武百官也都心中净明,但几位王爷如此发难,这朝堂议事,怕是难了,

顾一臣不为所动,户部已经没了银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京南各郡,只能放弃,沈中新心中亦然明了,出列一拜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我大武朝官兵,镇压天下,顺天应道,京南各郡,被焚毁城池,不在少数,另京南缺水,赤地千里,不如维持现状,整合西河第一大郡,巩固城防,弥补朝廷亏空,”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顾一臣北方一派臣子,尽皆站出来赞同,其余六部官员,则是驻足观望,勛贵一边,早有封赏下来,吃的满嘴流油,自然不会发表意见,只有最后几位王爷,不甘心退了回去,几人对望一眼,都觉得流年不顺,

“嗯,沈侍郎说的在理,京南民乱,为祸一方,可天不遂人愿,京南大旱,赤地千里,实在是无田地可种,既如此,就照沈爱卿说的办,户部盯紧一些。”

这些都是事先內阁决议好的,无非是走个过场,武皇並未给再多问,一语而定,

“是,陛下,臣领旨,”

沈中新毫不拖泥带水,抱拳领旨,

就在此时,

吏部侍郎杨卓,准备请走上摺子的时候,从乾清殿外,来了队內侍太监,夏守忠立在殿门前,山呼,

“太上皇到。”

原本眾人还有心思想著京南的事,却突然噤了声,太上皇怎会来此,只见宫门口,两位太监扶著太上皇周圣卓,慢慢悠悠入了殿,

武勛藩王一列,尽皆跪拜,

“老臣等,参见太上皇,”

“儿臣,参见太上皇,”

激动声神色溢於言表,可文官一列,几乎是纹丝未动,就连张瑾瑜和晋王,也都未转动身子,北静王和东平王,二人神色犹豫,到最后也未动,一跪一站,涇渭分明,可武皇的脸色,却阴沉下来,

眼中闪过一丝寒意,狠狠瞪了戴权一眼,戴权此刻脸色苍白,心中大乱,为何太上皇会出宫,

“平身吧,朕也是刚刚修道出关,不讲这些礼数,倒是听闻,今日文武百官入殿,民乱以绝,当是喜庆的日子,所以,朕就过来瞧瞧,”

边说边挪著步子,走到殿中央,此时,武皇不得不站起来,

“儿子见过太上皇。”

“嗯,皇帝,你说你的,朕就在此加个位子,听一听,”

隨即,夏守忠也不知从哪里搬来一个椅子,就放在龙椅东侧下首位子,放好之后,太上皇就落座於此,神游天际,

武皇眯著眼,心中警醒,但事已至此,只能见招拆招了,

“杨卓,你有何事要奏。”

杨侍郎被问话,先是停下脚步,定了定神,而后才开了口,

“启奏陛下,臣,”

“报,江南,六百里加急,”

话没说完,殿外,有禁军急匆匆跑进殿內,手上拿著红色信封,显然是加急文书,这一番打断,也让杨卓进退失据,

“戴权,拿过来,”

“是,陛下,”

一波三折,今日朝会,显得极为诡异,

戴权到了堂下,接过信封仔细查验,封漆口未动,这才呈递上来,待武皇拿在手中,分量颇重,又看落款,竟然是金陵淳阳县知县徐长文,心下一动,並未拆封,

“诸位臣工,朕手里的这封加急文书,乃是金陵淳阳知县徐长文所奏,他乃是金陵两案的副审,书信里乘奏的,应该是卷宗,宋振,你是刑部尚书,此书信,你来拆解,”

一说是金陵淳阳知县,刑部尚书宋振,心中一突,江南来的摺子,是一封接著一封,金陵两个大案,牵扯甚广,他怎能不知晓,尤其是內务府,启用江北玉矿,运送玉石北上,几乎快弄得尽人皆知,牵扯太上皇的事,他怎敢胡言乱语,最主要的事。

这位知县县令,有些话说的极为,极为大胆,可武皇的眼眸,一直盯著他,怎敢不从,只能踉蹌著出了队列,抱拳道;

“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