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捷报震朝野与帝国工曹(2 / 3)
此等军国重器,若能量产装备大军,则我大秦军力,必将冠绝天下,四海宾服!臣以为,当重赏李默,并使其术广布天下工坊,尽快铸就万千神兵!”
他此言一出,不少官员纷纷附和。增强军力,是帝国目前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然而,也有保守持重之辈提出疑虑。一名老臣出列道:“陛下,李默所用之术,闻所未闻,威力惊人,虽名为墨家,然与典籍所载颇有出入。且其人以戍卒之身,骤得高位,掌握此等秘术,若心术不正,或为他人所诱,恐生肘腋之患。不如将其召入咸阳,置于将作少府管辖,严加看管,使其专司营造,其术则由朝廷掌控,方为万全之策。”
这代表了朝中一部分既想得到技术,又对李默本人充满忌惮的势力的看法。
就在这时,此前曾去北疆调查李默的张御史也出列奏道:“陛下,臣前番奉命核查李默,观其行事,虽偶有逾矩,然皆为国谋利,心向大秦。其于匠作营,不仅精研技艺,更善经营,知人用人,非寻常工匠可比。若强行将其召入咸阳,束缚于将作少府旧制之下,恐扼杀其才,反而不美。臣以为,不若因才施用,赋予其更大权责,使其能尽展所长,则于国更利。”
朝堂之上,争论顿起。有主张重赏并推广技术的,有主张严格控制李默本人的,也有主张给予其更大空间的。
嬴政高踞其上,静静听着臣子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扶手,深邃的目光无人能懂。
争论持续了许久。最终,嬴政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李默之功,在强军,在固国。其术,乃国之重器,当握于朝廷之手。”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然,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李默,便是此非常之人。”
“传朕旨意!”
内侍立刻躬身聆听。
“擢升匠作营候李默,为帝国工曹丞,秩千石!赐爵左庶长!总揽北疆诸郡军械营造、矿冶、及一应技术革新事宜!原匠作营扩编为北疆工曹府,直属朝廷,一应人员、物料、钱粮,由少府及北疆军团协同供给,优先拨付!”
“准其便宜行事之权,凡有利于军械改良、技术提升之举,可先行后奏!”
“命其将新式炼钢、兵器打造之法,择其可推广者,整理成册,由将作少府派员学习,择机推广于各军工作坊!”
“另,赏其金百斤,帛千匹,以酬其功!”
旨意一下,满朝皆惊!
帝国工曹丞!秩千石!左庶长爵位!总揽北疆技术事宜!便宜行事之权!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升官赏爵了,这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位高权重的技术官职,将李默从一个边郡的匠作营主管,一举提升到了帝国高级技术官僚的行列,并且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权和资源调配能力!其地位和权柄,甚至超过了某些郡守!
这表明了皇帝无比的决心和魄力,要将李默及其所代表的技术力量,彻底纳入帝国体系,并发挥到极致!同时也是一种极高明的驾驭手段,既给予了极大的荣耀和权力,将其与帝国利益深度捆绑,又通过要求其整理技术、推广天下,来逐步化解其技术的独占性和神秘性。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北疆。
当传旨的钦差和庞大的赏赐队伍抵达焕然一新的“北疆工曹府”(原匠作营已大规模扩建)时,李默率领所有属官工匠,跪迎旨意。
听着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封赏,感受着周围人投来的敬畏、羡慕、狂热的目光,李默的心潮也难以平静。他知道,自己终于真正踏入了大秦帝国的权力核心圈,拥有了一个足以施展抱负的广阔平台。
“臣,李默,领旨谢恩!必竭尽全力,以报陛下天恩!”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