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三国杀(3 / 4)

加入书签

辽人,离开燕平地区北上,既可以消除大宋治理燕平地区的隐患,又能更好的消耗金国的国力,这赵俣肯定会支持。

    所以,赵俣想了想,说:“先给辽国五十万石粮食、五万兵甲好了。”

    萧瑟瑟吞吞吐吐地说:“前线已有大几十万辽军,这五十万石粮食,只怕杯水车薪,无法支撑辽军长久抗击女真。”

    不算民众,仅前线那几十万辽军,一个月就得消耗掉三四十万石粮食,这么一看,这五十万石粮食最多也就够前线的辽军吃两个月的。

    这也就难怪萧瑟瑟会觉得赵俣给的粮食太少了。

    赵俣说:“今观其行止,察其才器,度其可托与否,而后量以刍粟,方授资助。”

    翻译一下,赵俣这就是在说:我大宋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辽军也不是我大宋的军队,是,他们将燕平地区割让给大宋,让我完成了大一统,再加上宋辽两国现在的战略目标都是消灭金国,我愿意给辽国提供一定的帮助,但话又说回来,他们想让我养着他们,是不是也得先打两场胜仗,证明一下他们自己的价值?

    萧瑟瑟虽然对辽国很有感情,但她心里很清楚,她再向着辽国,也改变不了她已经是赵俣的妃嫔是不折不扣的宋人的事实,辽人也绝不会认可她是辽人这件事,如果真有一天辽人复国成功了,也会将她当成辽人的耻辱,杀之而后快,关键,没有赵俣力挺她,她不可能坐稳辽国太后的宝座,哪怕她是耶律敖卢斡的生母。

    因此,萧瑟瑟还是得将她的屁股坐到赵宋王朝这边。

    基于此,萧瑟瑟没有再为辽国争取更多的支持,而是语气一转,请示:“可否在长城外与辽人接触之所设置一些榷场,与辽人公平买卖,助辽国民众渡过这一艰难时期?”

    辽金连年战争,加上耶律延禧君臣又没有好好治理辽国,以至于,现在缺粮的可不只辽军,辽国的民众也很缺粮,甚至更缺粮。

    这时,如果不给辽人一些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粮食的途径,他们肯定会化身为强盗,劫掠富裕的大宋。

    别提大宋如何强大,辽人怎么敢劫掠大宋。

    人在快饿死了的时候,不会畏惧任何人,他们的第一个念头绝对是,谁富我抢谁,反正,饿死也是死,战死也是死,那还不如拼一把。

    所以,萧瑟瑟的这个提议,不光是为了辽国争取好处,也是为大宋消除后患。

    此事赵俣君臣早就商量过了,而且,他们想得更远,觉得单单是跟辽人交易也不行,毕竟,很多辽人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也没法跟大宋长期交易。

    基于这样的现实,赵俣君臣商量,促使辽人发展畜牧业,为大宋提供牛羊等牲畜,同时,招募辽人去云地挖煤,在关外修路,总之,就是给辽人也找事情做,省得他们不事生产,一心打劫。

    赵俣说:“此事可教李处温、萧奉先等去与蔡卞商定。”

    这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定下的事,需要全盘规划,毕竟,大宋这边也得为将来彻底吞并这些辽人做好铺垫。

    不过,担心辽人可能等不了那么久了,赵俣说:“可先择些临时之地暂做榷场,先卖些粮食、盐茶、生活用品等辽人亟需之物,以便辽人挺过这一特殊时期。”

    另一边,萧普贤女也询问:“辽廷希望我大宋派使臣前去金国劝和,给他们争取一些时间,以便他们整军再战。”

    赵俣说:“我派人去跟女真议和倒好说,只是辽廷想要甚么议和条件,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靠议和可得不到。”

    就像赵俣所说的,我可以帮你们拉这偏架,但问题是,你们至少得说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条件吧?要金国吐出吞并辽国的全部疆土?你们倒是有这样的幻想,可问题是,这也得女真人同意啊?女真人将全族人的脑袋都绑在了腰带上,才打下了这么多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