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人主动求册封,殿中策问天下局(3 / 4)

加入书签

只见:

    码头连绵十余里,黑沉沉的船帆遮断了半边天。岸边的栈桥是新修的,青石板铺得平平整整,被往来的脚步磨得发亮。栈桥上堆着小山似的货箱,有的印着“大宋官窑”的朱红印记,有的捆着高丽国的麻布,还有些箱子用波斯文写着商号,几个戴尖顶帽的大食人正指挥着脚夫往骆驼背上装货,骆驼的铜铃在喧闹里叮铃作响,倒显出几分清脆,赵宋王朝特有的木自行车、三轮自行车上装满货物跑得飞快。

    码头旁的街市比辽国的州府还要热闹。穿圆领袍的宋商正和戴幞头的高丽人讨价还价,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肤白貌美、金发碧眼的胡姬,用生硬的汉话招揽客人进入她们的酒店休息;一队队身着棉甲的宋军巡逻而过,步伐整齐,棉甲上的尖钉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彰显着赵宋王朝的威严与强盛。

    市井之中,杂耍艺人的喝彩声此起彼伏,引来众人围观,更有说书先生手持折扇,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赵俣御驾亲征大败耶律延禧勇夺燕云十六州夺回被辽朝勒索去的岁币,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最惹眼的是码头中央的市舶司衙门,青砖红墙,门前立着两尊石狮,比辽东京的官署还要气派。

    几个穿绿袍的小吏正拿着簿册清点货物,册子里记着“京城的玻璃”、“京城的香皂”、“明州的瓷器”、“蜀地的锦缎”、“苏州的丝绸”、“高丽的人参”、“日本的硫磺”、“大食的地毯”,墨迹淋漓,字里行间都是金银的声响。

    衙门旁的公告栏上贴着黄纸,用汉字写着通商章程,底下围了一群商人,还有精通各国语言文字的翻译,他们用曷鲁和大迪乌根本就听不懂的语言快速交流着什么。

    海风卷着潮气扑在脸上,曷鲁望着远处正在卸货的巨大宝船——那比黄龙府最大的宫殿还高还大的庞然巨船,船帆上绣着赵宋王朝的龙旗,正随着风势猎猎作响。

    曷鲁吞了一大口口水,心想:“难怪阿骨打在谈起大宋时,满脸敬畏之色,交代我二人万万不可得罪大宋皇帝!”

    曷鲁和大迪乌带着完颜阿骨打送给赵俣的礼物找到了登州府衙,说明来意。

    登州知州吕颐浩,在第一时间派人回京汇报此事。

    赵俣万万没想到,金国会主动遣使来求自己册封。

    这已经大大偏离了历史。

    赵俣也不知道,完颜阿骨打这次派人过来,真的只是求自己册封他,还是准备搞一个类似于历史上的《海上之盟》那样的盟约,想宋金两国联盟灭掉辽国,瓜分掉辽国的疆土?

    关键,历史已变,辽国比历史上还虚弱,赵宋王朝也不像历史上的北宋王朝那样外强中干。

    在这种情况下,赵俣真不知道,自己该选择联金灭辽,还是该选择联辽灭金?

    正好恰逢科举殿试,赵俣就出了一道“论宋、辽、金之间战略关系”的策论,看看这届举子中,有没有国际战略级的人才。

    此刻,殿内香雾缭绕,七百来个案几整齐排列,每张案上都摆着笔墨纸砚,砚台里磨好的墨汁泛着乌亮的光。

    七百来名举子,按名次依次入座。

    赵俣端坐于殿上,目光扫过阶下众人。

    殿外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晃动,如同此刻举子们起伏的心思。

    赵俣朗声说道:“今辽势渐颓,金方兴起,与我大宋三方鼎峙,关乎大宋百年基业。朕命尔等以‘论宋、辽、金之间战略关系’为题,畅言己见。或联或拒,或战或和,皆需言之有物,策之有据。”

    赵俣话音一落,举子们纷纷提笔蘸墨,笔尖触纸的沙沙声瞬间填满了大殿,起初细碎零散,渐而汇成一片连贯的声响,如同春雨落于青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