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郑皇后的告白(3 / 4)
。
上舍为太学最高阶,皇子在上舍需修满三年,期间参与每月“私试”与每年“公试”。若上舍毕业考核列“上舍优等”者,则可直接晋爵“开国县公”,且有资格参与吏部铨选,进入仕途;列“上舍中等”者,晋爵“开国侯”,可优先获得入馆阁修书或外放州县历练的机会;列“上舍下等”者,亦能晋爵“开国伯”,需继续在地方或中央机构见习,积累实务经验。
当然,这并不是皇子唯一的出路。
皇子也可以从军走武途,具体就是,需先匿名进入武学,与将士子弟一同从武学外舍生做起。
武学是李琳效仿太学创办的赵宋王朝的“皇甫军校”,也实行三舍制,但偏重实战。
外舍生需研习《武经总要》等兵书战策,进行沙盘推演,参与营阵操练。
皇子入武学后,与其他生员同吃同住,衣物兵器皆按军制发放,并无特例。
皇子若在外舍年终考校合格,便可升入内舍,同时获授“开国男”。
内舍研习侧重领兵之术,生员需每月随禁军参与野外驻训,模拟攻防战阵。
若皇子在内舍终考中合格,便可升为上合,获得“开国子”。
上舍为武学最高阶,皇子在上舍需修满三年,期间参与每月“私试”与每年“公试”。若上舍毕业考核列“上舍上等”者,则可直接晋爵“开国县公”,且有资格参与兵部铨选,进入前线;列“上舍中等”者,晋爵“开国侯”,可优先获得边军历练的机会;列“上舍下等”者,亦能晋爵“开国伯”,需继续在武学学习,同时进入神机军实习,积累经验。
开国县公往上,还有开国郡公、开国公、郡公、国公、郡王、嗣王、王,总共十二个爵位等级。
而要想获得开国县公往上的爵位,那就得拿出来实实在在的政绩或者军功了。
总之,哪怕是皇子,要想获得爵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皇子中也肯定不乏那些文不成武不就的,这样的皇子就只能选择去经商了,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能连个关内侯的爵位都得不到。
至于递降袭爵就不多说了,无非就是,父爵为王者,只有一子可袭嗣王;父爵为嗣王者,只有一子可袭郡王;郡王只有一子可袭国公,国公只有一子可袭开国公,开国公只有一子可袭郡公,郡公只有一子可袭开国郡公,开国郡公只有一子可袭开国县公,开国县公只有一子为开国侯,开国侯只有一子为开国伯,开国伯只有一子为开国子,开国子只有一子为开国男。若袭爵者自身无新的功绩,到开国男这一辈,其子便不再袭爵,需自谋生路——或入太学、武学从头挣起,或经商置业凭本事立足,与寻常士庶无异。
而若有多个儿子,除了袭爵之子,其他儿子若想获得爵位,也要入太学、武学从头挣起。
不得不说,赵俣对自己的儿孙也真是够狠的。
这也可以说是,他们获得自由的代价。
见赵俣对自己的儿孙如此之狠,而且这功封和递降袭爵确实能解决问题,并且不会为赵宋王朝的财政带来太大的压力,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反对派,只能闭上他们的嘴,看着宗室崛起。
一切尘埃落定了之后,赵俣来到了坤宁宫。
晚上。
云散雨歇过后,赵俣从后面抱着郑显肃,两人沉默了许久。
“官家可直言相告,臣妾并非不知顾全大局之人。”郑显肃打破了沉默。
站在郑显肃的角度来看,这事赵俣确实做得有些不地道,也难怪好脾气的她也不禁有些怨言。
赵俣边揉捏着郑显肃的西柚、边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