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庙堂碾草莽(2 / 5)
间分不出胜负,宋江又指挥刘光世率领其本部的三千轻骑兵去攻击方腊义军的右翼。
刘光世领命了之后,如法炮制去攻打由陈妙真带人组成的右翼。
等刘光世和陈妙真也交上手了之后,不想再束手待毙的方七佛,下令:中军攻上去,一战分胜负。
于是,方腊义军中,鼓声炸起!
数之不尽的头戴各色头巾的方腊义军,伴随着战鼓的助威声,拿着藤盾不要命一般地向宋军冲来。
首波发起冲锋的方腊义军将士,以老弱妇孺居多,他们手中没有攻击性武器,只有用藤条编的藤盾,他们悍不畏死的向装备比他们好了不知多少倍的宋军发起冲锋。
紧接着,方腊义军中突然响起:“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经文就像是方腊义军的战歌。
听到这“战歌”,方腊义军的将士就像是被催眠了一般,完全不顾生死,就是往前冲,前仆后继。
方腊义军手上的藤盾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箭矢射上去根本破不了防。
尽管宋军这边早就料到了方腊义军会使用这样的人海消耗战术,并做了针对性的应对,但老实说,他们是真没想到,人可以疯到这种程度。
结果就是,宋军将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方腊义军中的老弱妇孺顶着己方的箭雨冲进了自己的军阵中。
这些最先冲进宋军军阵中的老弱妇孺,也不与宋军将士厮杀,就是不要命地往里冲,直到他们被击杀为止。
炮灰?!
敢死队?!
不亲眼看到这一幕,真的很难相信,这些老弱妇孺,会成为方腊义军最锋利的矛,他们竟然以血肉之躯,硬生生地在宋军坚固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他们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决绝与悲壮,仿佛是在用生命诠释着某种超越生死的信念。
等到这些老弱妇孺将宋军的战阵冲乱了,方腊义军的精锐才伴随着“战歌”冲上来,与宋军进行乱战。
这是摩尼教传承了数百年的战法,向来是对付官军最有力的战法。
往往,碰到软弱一些的官军,见摩尼教徒用这么疯狂的战法,还未交锋,士气便已先溃,接下来的战斗也就毫无悬念了。
以至于,摩尼教徒总能以弱胜强,创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果。
值此关键一战,方七佛又选择了这个他们最擅长的战法。
很快,双方的主战场就变成了一场大乱战。
方腊义军的优势是,其人悍不畏死,敢打敢拼,而且他们很会以乱打乱,越乱对他们越有利。
而宋军的优势则是,他们装备精良。不仅人人手上都至少有一支好枪,还人人都穿着甲——就算是底层士卒,都穿着纸甲。
不要以为,是皮铁不够,才纸甲来凑。
后周进攻淮南时,大肆劫掠,百姓不堪重负,纷纷起义,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谓之“白甲军”,战斗力极为强悍。
到了宋代,纸甲已经是宋军的制式装备。
宋仁宗时期,赵宋朝廷一次性就造了三万件纸甲,发放给陕西防城弓手。
这纸甲,其实是用极柔的纸与丝帛混合,加工锤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箭矢难透,而且非常轻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