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辽太后(3 / 4)
日自首,如有违抗,并行军法,若其他人举报,有所隐藏之物,以半充赏。
后来,耶律延禧君臣见这么干金银绢帛也不够,便不再豁免契丹人和达官贵胄了,明说一应执政、侍从官、宗室、外戚,也要将其家所有的金银绢帛尽数赴逐库送纳交出,如果有隐藏、窝藏应当缴纳而未缴纳、未送缴完的钱财数额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期限满了之后,允许各类人(包括其奴婢、妻妾、子侄)检举告发,若告发,经查证属实,会授予官职,而如果亲朋好友、邻居知道情况却不告发,或者告发却不把情况说完整,都要和藏匿者处以同样的罪名,没收全部家产。
萧奉先还给耶律延禧出了一个好主意:凡市民百姓纳金银绢帛之数多者,可不分种族,不看年龄,授以官职。
于是,不少普通人,因为缴纳的金银绢帛数额多而被授以了官职。
值得一提的是,耶律延禧也不只搜刮别人,他还把上自宗庙、宫禁、乘舆、服饰之物,尽行刬刷,得到了金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送去赵宋王朝。
另外,有人给耶律延禧出主意,说城中珠宝等物有很多,但不知赵宋王朝能否同意折冲。
耶律延禧就此特意让萧奉先去跟苏辙请示一下。
在赵俣的首肯之下,苏辙对萧奉先说:“我家皇帝陛下亦爱此等宝物,可抵金银绢帛,尽可取来商议价格。”
如此一来,耶律延禧君臣,又开始拿珠宝来抵债。
这里说一句,因为珠宝的价格不好估价,赵宋王朝这边给的都是最低价。
辽朝方面虽然觉得赵宋王朝压价太狠了,但为了赶紧打发走宋军,他们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总之,自从赵宋王朝答应,只要辽朝缴纳齐欠赵宋王朝的岁币以及利息,尤其是将马匹和兵器全都交割完毕以后,辽朝每天都不间断地派人运送金银绢帛之属送到赵宋王朝不说,耶律延禧君臣每天都还很贴心地往斋宫送各种名果、珍膳、御酝等等。
为了讨赵俣欢心,使宋军早日撤军,耶律延禧不惜拿出御府珠玉、玩好、宝带、鞍勒等送给赵俣,其品种数量甚众,其价不可胜计。
另外,耶律延禧认为,在燕京城即将失守的情况下,赵俣还能给辽朝和议的机会,没有派军队攻打燕京城,让宋军去骚扰燕京城中的人,实在太仁慈了,因此,耶律延禧下旨,让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一齐到斋宫致谢,感谢赵俣全活燕京城中的人的性命之恩。
于是,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携带众多礼物,来到斋宫拜见赵俣。
让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没想到的是,赵俣竟然亲自接见了他们。
赵俣对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说,自己此次御驾亲征,全都是被耶律延禧君臣给逼的,西夏本来就是我赵宋王朝的疆土,被叛臣党项李氏一族给割据了近百年,自己如今要收复自家的疆土,干耶律延禧君臣什么事,他们非得派兵威胁自己,还要派兵帮西夏打自己,自己被逼无奈,才出兵攻打辽国的。
至于索要岁币和利息,赵俣也对这些辽国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说了,岁币本就是辽朝勒索我大宋的,如今我大宋打赢了战争,要回自家的钱,打到天边,都是应该的,再者说,两国若想长久交好,一方总向另一方勒索岁币,肯定不是好事,这会让两朝心生怨恨。
辽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见赵宋的态度很友好,也很讲理,关键,看赵俣的态度,似乎只是想拿回赵宋王朝应得的,不想对燕京城中的人赶尽杀绝,他们紧张的心情开始有所放松。
耶律延禧打输了战争,赔偿岁币及利息求和也就算了,可问题是,耶律延禧还不以为耻,反而还换着花样讨好赵俣。
这让一个人非常看不惯。
这个人认为,耶律延禧这么做,不足以为德,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以启戎心,也就是有可能促成赵
↑返回顶部↑